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庄重文传奇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善则归亲 1912年10月19日,庄重文诞生在福建省惠安县山腰乡后楼村一个乡绅世家。这一天是农历壬子年九月初十日,正是辛亥革命第二年九九重阳节的第二天。这是个书香世家,住着全乡最大的宅屋,白石基红砖墙,飞檐画栋,有厢房后楼。房屋虽仍十分气派,但已渐显破败痕迹。惠安是个穷县,山腰也不见富庶。地处湄洲湾畔,山腰的海盐早已闻名,但在那列强环伺、国势危如累卵的年代,百姓的日子过得像从盐场吹来的海风一样苦涩。庄重文的父亲庄采芳是清末秀才,喜欢骑马射箭,好读诗书,学问渊博,又通岐黄医理,在村里开设一中医店,号“存德堂”,以悬壶为业,是远近闻名的儒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帝,这位前清秀才,因不以仕途为念,也就没有满清遗老遗少们那份凄楚之感。革命对地处天边海角的惠安还没有什么冲击,人们照样拖着长辫子,孩子们仍然衣衫褴褛,或是光着屁股,粗言秽语地打骂斗殴。九九重阳在乡下不算什么大日子,可对通医术的庄老先生来说却是个益寿延年的大节气,不免自娱自乐一番。重阳刚过,庄老先生娘便又生下一男孩。庄老先生已有十五个孩子,家中上有老,下有小,靠他一个乡间郎中挣钱持家,日子已很难熬。如今又多了一张嗷嗷待哺的小嘴,老人家难免平添一份忧愁。但是,老蚌生珠,实属难得,老人着实感到十分喜慰,对这刚降生的小生命疼爱有加。按家族排行,这老蚌之珠属“荣”字辈,父亲给起名碧荣。他就是后来的庄重文。 庄重文博士的父亲庄采芳和母亲庄张氏 小碧荣毕竟是老儿子,先天不足,身体瘦小,但单薄的双肩上却顶着个大脑袋。他天庭饱满,鼻如悬胆,大耳垂轮,眼睛虽不大,却炯炯有神,一副大富大贵之相。他格外好动,天真活泼,十分逗人喜爱。父亲经常出外行医。才四、五岁,小碧荣就偷偷地在后面追父亲的轿子,有时竟跑出十里八里之外。父亲发现了,对重情的小儿子更是疼爱,便把他抱进轿子里,让他跟着到很远的地方去看病行医。小碧荣很小就走遍了山腰的三乡五里,有着同龄小孩所没有的阅历和勇气。庄采芳乐善好施,爱抱不平,时常把家里仅有的一斗米、一块银元送给求助于他的人。他沉默寡言,办事认真严肃,做出判断、下定决心以后总是毅然决然贯彻始终。这对庄碧荣有很深的影响。 庄碧荣小的时候,他家宽敞的后楼设有一所改良式的私塾。小碧荣没有到私塾读书,但天天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时时可和三哥、四哥等读书的孩子玩耍、打闹。在这种环境中,他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喜文爱墨,有着一股儒雅之气。他和村里的小孩也成了很好的朋友,有的成了终身至交。 惠安土地贫瘠,汗水特别不值钱。为了生活,男人出外当石匠、木匠、泥瓦匠;妇人在家耕地,从土里扒食。惠安人的艰苦生活铸就了惠安人吃苦耐劳的性格;外出谋生,为惠安人开了眼界,养成了惠安人互助、豁达开拓的精神。洋溢于乡亲之间的这种代代相传的乡土气息为儒雅的小碧荣增添了刚毅的骨气和进取的精神。 小碧荣学龄已届,可他家后楼的私塾因经费困难早已停办。父亲只好让他跟着四哥福荣到乡中一间教会办的普化小学读书。1925年,庄碧荣13岁,父亲便让他离开家乡,入读惠安县立中学(惠安一中前身)。在那里他上了两年学。1926年秋,庄碧荣初中肄业。父亲闻知陈嘉庚在集美创办的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是一所培养水产航海专才的学府,学生不但不交学费,连伙食费都可免。于是,他忍着骨肉分离之痛,鼓励年仅14岁的小儿子跋山涉水到集美读书。不幸的是:在集美学习了三年后,1929年庄碧荣因积极参加声援“济南惨案”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当局开除,不得不卷着铺盖返回惠安乡下老家。 庄碧荣被开除,对他本人和全家,特别是他父母,都是沉重的打击。他感到莫大的冤屈,十分痛苦,整天呆在家里闷闷不乐。父亲对儿子没有指责,也不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他看出儿子不是等闲之辈,是干大事的人,便对儿子说:“老五呀(庄重文小名),你是一条大鱼,山腰是个小池塘,不是你遨游的地方;你是匹野马,山腰是个小地方,不能任你驰骋。你还是到南洋去吧!”于是18岁的庄重文怀揣父亲交到他手心的两块银元,赊了一张船票,踏上“安庆号”货轮,拜别父母兄弟、父老乡亲,离乡背井闯南洋去了。 庄重文当年创办的平民小学校舍旧址 1933年庄重文创办山腰平民小学并任教。照片中第二排右三为庄重文。 1932年,他思亲心切,又乘船返回惠安山腰。那时他20岁。 1933年,庄重文在家乡被土匪绑架。土匪把他关在一只大木桶里,桶里黑洞洞的,又闷又臭,像墓穴一般。一天他突发高烧,浑身不停地颤抖,精神和肉体几乎都无法再支撑下去了。这个有血气的汉子,蜷曲在木桶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绝望之中,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就这样死去,要活下去,不能失弃信心。于是,他振作起来,收拢起正在飘散的神志,祷告道:“主呀,万能的主,我不信任自己,只信任你,我完完全全把自己交托给你,我赞美你,感谢你……”他自己也不知祷告了多少时辰。朦胧中,他看到两位身穿白衣的天使悠悠然飘到他眼前。他们慈爱地微笑着,轻轻地抚摸他,然后飘然而去。他顿时大汗淋漓,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高烧竟然奇迹般地消退了。 庄重文的父亲心急如焚,央三托四,东借西贷,最后凑足三千银元才将他赎出来。庄重文被绑架63天而平安归来,全家悲喜交集,涕泪湿襟。庄重文百感交集,写了一首律诗: 匪穴归来已隔春 堂前啼笑叙天伦 喜听慈母童颜健 笑看严爹鹤发全 镜破今轸欢重合 雁行此日乐同群 愿爹娘与兄长好 痛饮何妨尽一樽 诗中劫后重逢的悲喜情境感人肺腑,庄重文对父母亲的孝敬感念之心,对兄弟的手足之情催人泪下。 庄重文博士手迹(1933年) 庄重文的家庭是一个孝友之家。他父亲事母至孝,兄弟和睦,远近传扬。父辈的善行直接影响着庄重文。庄重文身上,保存着父亲传下来的中华美德,对父母非常孝顺。他母亲晚年半身不遂,卧床不起达二十多年。庄重文在家时,一直亲自替她搔痒、揩鼻涕、喂饭。他母亲大小便时,他总是十分自然地端盆去接。后来,庄重文到海外,每次返乡,一进家门,总是先到母亲屋里去。1950年,母亲病危,庄重文匆匆忙忙赶回家,日夜照看。母亲病情却意外地好转起来,他又返回香港。可是,他回港不久,母亲病情又转危,未等庄重文赶回,老人就去世了。庄重文痛不欲生。因为来不及回家奔丧,以尽子孝,他给四哥写了一封泣书。信中写道:“早知如此,虽百万之金元,吾亦无意离吾母而去耶。”慈母去世使他陷入极大的哀痛之中。他告诉子女:“生吾养吾的是父母。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好的人,他的品质值得怀疑,和这种人交往要当心。他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好,还会对别人好吗?” 庄重文事业有成后,感念家乡父老,关怀桑梓的下一代。1991年,他与新加坡侨胞、他儿时就结交的朋友庄右铭、庄添桂共同捐资,在惠安二中(现泉港二中)兴建教学楼“旅星乡贤楼”一座,更新学校全部课桌椅。他还捐助华侨医院、捐建锦山中心小学。 为在更大范围内栽培下一代,他在福建设立奖学金。感念父亲养育栽培之恩,他以父亲的大号命名奖学金,称“庄采芳奖学金”。 “庄采芳奖学金”自1988年创立以来的十几年间,共奖励福建省优秀高中毕业生约3000名。这些学生全部进入大学深造,其中有十几位同学荣获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奖。 泉港二中(原惠安二中)“旅星乡贤楼” 1988年庄重文(左四)在“庄采芳奖学金”首届颁奖大会上 1988年7月,庄重文出席在福州举行的首届“庄采芳奖学金”颁奖仪式。他在讲话中说: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神圣事业,创立“庄采芳奖学金”即是为了造成一个勤奋学习的气氛。 “善则归亲”。庄重文创立“庄采芳奖学金”,目的是奖励优秀青年,也是为铭记父辈的大恩大德。德行善举,敬老爱幼,他的子孙将把这薪火一代一代传下去。 感念校主 在香港庄重文宽大雅致的书房里,在最显眼的位置上悬挂着一个用树皮制作的名贵的大像框,里面镶着一张大照片。这张照片摄于1950年,是厦大、集美旅港校友晋谒校主陈嘉庚时的留影。庄重文有几十本像册,有许多和世界级要人、名士在一起的照片,但他最珍惜的就是这幅连自己形象都很难辨认、发黄了的历史陈照,因为这是他和校主陈嘉庚的合影。越是到晚年,他越喜欢久久地凝望着它,回味过去的一切。 1983年9月和夫人柯琼瑶在陈嘉庚先生铜像前合影 1926年,庄重文长途跋涉从惠安到集美,就读于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他是第七组的学生,在校名仍为庄碧荣。同班同学二十几人。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的,学校设备、待遇都为中国一流,训练、教育也极为严格,有时近乎苛刻。所以,进入这所学校的都是那为数不多、既有才气又能吃苦、经受得住磨练的有为青年。 陈嘉庚给集美学校订下的校训是:诚毅。诚者,诚以待人;毅者,毅于处事。每个集美学生都把此二字牢记在心,终生不忘。 庄重文在学校学习用功,成绩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热心为同学服务。他年龄最小,整天笑咪咪的,为人随和,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大家都喜欢他。 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制造“济南惨案”,激起全国爱国群众的义愤。青年学生率先走出课室到社会上进行反日宣传,开展抵制日货运动,为济南受害群众募捐。地处沿海的福建省也不例外。庄重文和其他许多集美同学也立即放下课本,到厦门等城市及农村开展反日宣传运动。反日宣传告一段落后,庄重文和同学们回校继续学习,一切如常。没想到事隔一年之后,学校当局突然宣布将积极参加救亡运动的学生,有的送厦门法办,有的开除学籍。庄重文也在被开除之列。 在集美校庆上与项南(左一)、叶振汉(集美中学校长、左三)、梁披云(右二)合影。 被开除不久,庄重文到新加坡益励学社及彰德学校教书,课余参与福建会馆教育科组织的新加坡华校教育改革工作,有机会见到陈嘉庚。这时他才知道:集美学校法办、开除学生一事,陈嘉庚全然不知情。“济南惨案”发生时,陈嘉庚在新加坡组织了“山东惨祸筹赈会”,募捐达数十万元,援助济南受害群众,并在华侨中开展抵制日货运动,其规模、声势要比厦门、集美大得多。集美学校当局以宣传反日为罪名惩处学生,是背着校主陈嘉庚干的。闻此,庄重文一肚怨气全消,顿时感到自己和陈嘉庚在思想上、感情上更贴近了。 1950年,陈嘉庚回新加坡途经香港,在酬酢甚忙的情况下,还会见在港的集美校友。庄重文参加了校友们在九龙亚皆老街校主次子陈厥祥家中的聚会。陈嘉庚详细地介绍了回国的观感、出席政协和开国大典的情况。陈校主一向把集美和厦大学生看作自己的子侄。他还记得庄重文的名字,在新加坡工作过,也记得庄重文读过航校。当天,庄重文荣幸地参加了校友们和校主陈嘉庚的合影。 庄重文从少年到耄耋,最崇敬的人物,是校主陈嘉庚。他说:“我这一生,灵魂里的精神巨人,就是我的老校主陈嘉庚先生。” 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之际,陈嘉庚的企业面临崩溃的危险。他宁可企业收盘,也绝不停办学校。庄重文每每忆起陈校主倾资兴学的精神,都油然产生一股虔诚和敬仰之情。 庄重文与陈嘉庚的儿子陈国庆过往甚密,直至暮年仍是极亲密的朋友。陈国庆与父亲陈嘉庚长得十分相像,言谈举止颇有乃父之风。庄重文看到他就有面见自己老校主之感。陈国庆时常开着豪华的“奔驰”轿车到庄重文家。两人亲近地坐在一起,仿佛是亲兄弟。 庄重文崇拜陈嘉庚,感念陈嘉庚。他如《集美学校校歌》所唱的那样,“诚毅二字中心藏”。他时时惦念着母校,为母校尽力。 1980年,庄重文的母校(是时已升格并改名为集美航海专科学校)拟举行纪念陈嘉庚创办水产航海教育60周年的大规模庆祝活动。在庄重文倡导下,香港水产航海学校的校友立即作出反应,积极投入行动。为了协调、组织校友的行动,庄重文带头组织了旅港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同学会。同学会在校友中募捐筹款,采购教学设备,印刷纪念册,为教工制作校服,向校庆献礼。纪念活动多样而热烈,香港许多校友千里迢迢专程前来参加庆典。这次校庆影响深远,庄重文出资出力,出谋划策,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3年1月1日,在庄重文等的努力下,香港集美校友会成立。庄重文众望所归,当选主席;连任两届,卸任后又荣任永远荣誉主席。 1983年庄重文博士被选为香港集美校友会董事会主席 1983年10月21日,集美学校举行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庄重文率团回母校参加庆典。并在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在这块土地上,倾注着我们敬爱的校主一生的心血。这位不为名、不求利而对人类社会贡献巨大之伟人,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但是每当我回忆起他的丰功伟绩时,他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如在眼前,令我永远不能忘怀。校主啊,倘若您还健在,一起欢庆这一大典,那该多么好呀!”他的话道出了万千拳拳学子对陈嘉庚无限怀念的真情。 集美学校七十周年校庆之后,庄重文又给航海专科学校寄赠了教学辅助仪器等设备。他在福建设立的“庄采芳奖学金”专为集美中学留下名额。 庄重文是大工商业家,又精通航海,深知提高航海人才水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动员在港的校友200多人,联名给国家有关部门写信,敦请早日批准把集美航专升格为航海学院。 1988年10月,国家教委和交通部联合组成考察团对航专升格的条件进行全面的考察。庄重文乐为东道,热情地接待考察团,并提供工作方便。他当时刚出院不久,身体比较孱弱,但仍亲自主持家宴款待客人,和客人促膝交谈,给考察团留下深刻的印象。 庄重文为母校所作的努力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卓有成效的。母校没有忘记庄重文。《集美学校八十年校史》、《集美航海学院校史》中多次出现庄重文博士的大名,记载着他的贡献和事迹;在其他有关的出版物、展览室里,庄重文也占有重要位置。 1991年春天,正在养病的庄重文得知世界天文学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激动得几夜没有睡好觉。他自豪地说:“广袤太空的星座里,也有了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一颗星,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荣耀啊!”而这个中国人就是他最崇敬的陈校主,更使他激动不已。护士要求他静养,他只好乖乖地躺在床上紧闭着眼睛。待护士一离开,他就悄悄地溜进书房,用因中风而不灵便的手,写了一封又一封的邀请信,寄给香港要人。那年4月6日,他委托儿子庄绍绥代表他,在香港一家豪华大酒楼举行“庆祝陈嘉庚星荣获天文学会命名”酒会,香港逾百名知名人士参加。一大清早他就兴奋而不安地等待。当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酒会开得隆重热烈而又成功,他高兴得仿佛那颗星座就是为自己命名的一样。 庄重文去世后,他的公子庄绍绥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关心支持陈嘉庚的遗业。他是集美大学校董会的常务董事,还捐巨资在集大建一座以令尊大名命名的“重文楼”。“重文楼”和“村牧楼”为一体,矗立在集美大学的校园内,是集美大学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楼上镶着的“重文楼”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集美留下庄重文在陈嘉庚精神熏陶下奋斗成才的足迹;集美记着庄重文弘扬嘉庚精神对母校所作的贡献和对母校的一片真诚。 集美大学“重文楼”与“村牧楼”夜景 文学之缘 庄重文自少喜欢文墨,关心文坛风云。他在集美就读时,学校严肃而活泼的校风,对学生起着陶冶性格的巨大作用。 1926年11月27日凌晨,刚入学两个月的庄重文(那时叫庄碧荣)与集美其他同学一起乘小火轮,跨海去厦门大学接鲁迅到校讲演。在渡船上,年仅14岁的庄重文好奇地问鲁迅:“老师,你本姓周,却起了鲁迅这个笔名,有何意思?”鲁迅回答:“取这个笔名是受英语NOTHING的启发,NOTHING意即没什么意思,没什么用处。”鲁迅到了集美学校,当天下午即在大礼堂发表了《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讲演。他说:“聪明人不能做事”,而被“聪明人”看成“傻子”的人才是真正能作事的。“世界是傻子的世界,由傻子去支持,由傻子去推动,由傻子去创造,最后是属于傻子的。”鲁迅的讲演使年轻的庄重文听到前所未闻的声音,懂得了从未学到的道理。从此,他便对中华文学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执著的追求。他以“重教育尚文明”为己任;为了明志,还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重文”。 以后,他勤学苦读,笔耕不辍,写出一篇篇的好诗文。 他对鲁迅、郭沫若等中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十分崇敬,一有机会,就给予支持和帮助。1949年,郭沫若、柳亚子等文化名人避居香港,庄重文出于敬慕之情,时常登门看望,悉心照料他们。 庄重文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他说:“文学工作者向来与自己所处的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鞭挞旧势力,讴歌新事物,是他们的历史职责。他们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方面立下了功勋。新一代文学工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改革进步同样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中国作家和中华文化事业以至整个国家的建设是连在一起的。” 1991年在上海与巴金先生在一起 1981年自穗飞榕,遵陆南下,重文兄同车过莆田,时夕阳远引,风景尤丽,咸深赏之。因赋七绝一首,以志泥爪。庄老纪念文集辑录既成,爰特钞付殿后。庶几藉雪鸿之心声,表故交之追慕云尔。 丁丑春年九十又一披云再拜 午羁珠海暮闽中 作伴还乡老与同 笑口齐开江口过 木兰溪映夕阳红 庄重文爱好文学。虽然事业使他没有机会成为文学家,但他对文学热爱的初衷未改。他自己没能成为文学的大师巨匠,然而他希望别人能成为文学巨人。于是,1987年他倡议出资,由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一项青年文学奖,定名为“庄重文文学奖奖学金”,1990年更名为“庄重文文学奖”。该奖主要奖励对象为近年来在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取得优异成绩,年龄在45岁以内的青年作家。 “庄重文文学奖”在庄重文的倡导下,自设立以来,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受到党和国家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指导与支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对推动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特别是鼓励、推进青年文学创作方面,业绩突出,功不可没。 庄重文博士长女庄秀霞女士在1992年度“庄重文文学奖”颁奖大会上宣读庄重文博士贺信 “庄重文文学奖”是庄重文对中国文学的感情寄托。他身患沉疴康复无望时说:“这个奖,我活着要办下去,死后也要让绍绥他们接着办下去。”他还特地带病去拜见巴金,当面表达这个愿望。 庄重文是海内外唯一见过鲁迅的企业家。他对中国文坛的大师巨匠有着特殊的情结。他广交天下文人,与许多作家成为忘年交。1990年中国文坛大师夏衍、冰心九十高寿、巴金八十五高寿、艾青八十寿辰,庄重文出于对他们的钦慕,在境外特制数枚金盾,上刻“文坛泰斗”、“诗坛泰斗”,委托儿子庄绍绥分别登门拜谒几位文坛大师,将金盾奉赠给他们。 庄重文,一个企业家,对文学事业如此钟情,给中国文坛留下一段佳话。 成功之路 20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庄重文拥有了数以亿计的财产,是香港当之无愧的成功企业家。庄重文对事业的成功总结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要想成功,必须有勇气,要有坚强的意志和自信心;要想成功,必须建立独特的信誉;要想成功,就要不断创新;要想成功,必须付出拼搏的代价。他说的成功之道,除了创新,就是待人以诚,处事以毅。这也就是陈嘉庚为集美学校所订的校训。在这方面庄重文一生受到许多锻炼和磨难。 1930年,他到新加坡,本想投奔陈嘉庚,在老校主的水产公司求得一份低微的职务。不料,陈嘉庚的企业正处于风口浪尖上,一时受挫,许多分公司倒闭。他无依无靠,只好寄居在一位同乡的家里。没料到,那人对他冷嘲热讽,说:“你想发大财吗?那你就拉黄包车去吧!” 庄重文是一个自尊、自爱的人。这句话像根针,深深地刺在他的心上。夜深人静,他毅然离开同乡的家。他瘦小的身影沿着海滩无目标地走去。海涛汹涌,椰林茫茫。走着走着,他感到了浪迹天涯的孤苦和凄凉。他又饿又困,终于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邮电大楼门前的石阶上。那正是今日新加坡最繁华的金融区。他醒来,只觉得一群群毒蚊正围着他嗡嗡哼叫。不知哪位好心人,将一张报纸盖在他赤裸的胸脯上。他无力地瘫卧在石板上,两行热泪不禁夺眶而出。“我,还不到二十岁,怎能在异国他乡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倒下去!”他举头望天,那晚的月亮格外的圆、格外的亮。海水映着月光晶莹一片,在夜色中不安地颤动。他双眼直盯盯地望着月亮,整整想了一夜。最后,他对自己说道:“即使遭逢逆境,亦必须勇往直前;即使穷途末路,亦不可心灰意懒。”庄重文站立起来,开始新的拼搏。他终于谋到职位,并在两年内发了点小财。在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萧条时期,一个稚嫩的年轻人靠着自己的努力,不但弄到饭吃还有一定的积蓄,这是一件近乎天方夜谭的事。 1960年摄于香港 1960年,庄士餐具有限公司成立。工厂投产后,接连几个月,竟然连一张订单都没有。好多人劝他就此罢手,将厂转移出去。但庄重文没有退却,他看准的路就一定要走到底。就在这历年来前景最渺茫的时刻,巨大的欢乐到来了:一张五万英磅的巨额订单,像天使一样飘到他面前,在向他招手。这是英国餐具界巨头VINERS先生寄来的。庄重文永远不会忘记,在他处境危难之时,这张巨额订单给他的餐具业带来的转机。他当时高兴得跳了起来。以后,五万英磅的订单雪片似地持续不断飘来。从此他的餐具业蒸蒸日上,为日后他事业的鼎盛奠定了根基。 1970年11月英国商务大臣贺维爵士(前右二)参观庄士餐具厂生产车间 那么,VINERS先生为什么会把如此巨额的订单寄给庄重文呢?有人问VINERS先生:“你与庄重文素不相识,也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这样信任他?” VINERS先生回答说:“我从各方面了解,他为人诚实,从不说谎话。” 庄重文在生意场上的座右铭是:“宁可少赚钱,也要建立自己独特的信誉。”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中央广场 庄重文守信用,重诺言,不赚无道之钱。1972年港英政府提出地税重估政策。庄重文代表港人利益,带头反对。斗争胜利的曙光初现时,九龙界限街一带房价大跌。庄士集团支柱之一是地产,又有雄厚的资金,家里人都主张抓住时机买土地,可他坚决反对。理由是:他是反对地税重估斗争的领导人,是斗争即将成功的最早知情者,不能以任公职之便谋私利。为此,庄重文失去了赚取不计其数财富的机会,但维护了多少金钱都无法买到的信誉。 庄重文主张把个人修养用到商场上去。他的个人修养是尽人称道的。他慈目善眼,嘴角总是带着微笑。他平易近人,充满风趣,可亲可爱可敬。他的心灵纯真得像孩子。他会像顽皮孩子一样冲着你挤眉弄眼,逗你乐,逗你开心。他会背着护士,偷吃医生不允许他吃、而他又特别贪嘴的香酥青豆。他的言行、他的举动,无不显现出他那天真而达观的性格。 香港庄士城市大厦 庄重文有一种亲和力、吸引力。他的朋友遍天下。在香港,上至总督,下至街道邂逅的市民都是他的朋友;在中国,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工匠、村民和他都有很深的交往;在国外,他的身影出现在美国总统就职典礼上,他是英国女王的座上客,他下榻的宾馆进进出出各种各样的大人物。他待人以诚,人们和他交往,无须提防他,愿意和他打交道,和他合作。这为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人文环境。 他的公子庄绍绥这样描写他父亲的为人和他事业的关系:“他(指庄重文)把陈嘉庚作为自己灵魂里的精神巨人,一生都遵循着‘诚毅’的校训、爱国的传统。‘诚毅’就是真诚坚毅。这是一个成功的实业家、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庄重文的成功还在于他的锐意进取和创新精神。经营不锈钢餐具之前,他从事过茶叶、油漆、味精、航运等业。他思路开阔,能敏锐地发现、抓住商机,发展自己。他还善于利用最新的营销手段,把传统的行业搞得红红火火,生气勃勃。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他还在从事味精生产的时候,他就很重视各种工业展览会,组织参加“产品小姐”的评选。他的“味力小姐”荣获“星展小姐”冠军,“味灵小姐”荣获“商展小姐”冠军;他的摊位荣获过设计装饰赛大奖。这使他生产的“味力”、“味美”、“味灵”味精名声大震,成为名牌产品。 经营餐具厂达到预期的成功后,庄重文不自满自足而裹足不前。他不断创新,开拓新天地。他从制造简单工艺品开始,从中获得成功经验,然后设厂制造结构复杂而人人必需的产品。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开始研制电子产品。他的电子表款式新、报时准,用户欢迎,销路好。接着,他便扩大规模,除设在香港的老厂外,又在江苏常州设立分厂,产品远销欧美各地,收到名利双收的效果。八十年代,他又扩大业务范围,加大步伐向房地产业进军,庄士集团迅速成为香港房地产巨子,发展地区远超出港九两地。在广东、福建、四川以及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的大都会的中心区,庄士集团高楼大厦矗立其间,气派非凡。现在庄士集团从事制造、房地产、金融、证券、印刷出版等业务,拥有三家上市公司,下属公司逾百家。庄士集团已发展成为业务遍及香港、内地及东南亚的跨国集团公司。香港一家财经杂志,把庄士集团列为亚洲华人巨富五百家之一。 庄重文到香港,白手起家,他的成功全靠他的聪明才智,靠他的拼搏精神,靠他为人的真诚。 为港效力 庄重文事业的发展几乎和香港经济的腾飞同步。 早在1951年,庄重文就预见到工业将成为香港未来经济的支柱,遂投资工业,创办香港味力厂。1953年,他出任香港厂商联合会董事;6月,即率团往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商务考察,举办香港工业展览会。至60年代末,庄重文经营餐具业大获成功,成为香港举足轻重的大企业家、公认的餐具大王。1968年6月,他当选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的会长。自此,他以工商界领袖的姿态,活跃在香港经济舞台上。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竭尽全力拓展香港产品的市场。他认为中华厂商联合会今后要以发展工业与促进贸易为首要任务。他通过组织工业展览会,公开展出香港的工业产品,增进海外及香港人对港货的认识,收到促进贸易之效。庄重文以其非凡的组织才能,使一年一度的工展成为香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香港工业经济也在这一时期进入大发展阶段,逐步走向今日的繁荣。 为了解决制约香港发展的资源、电力、供水、用地等困难,庄重文敏锐地觉察到,必须将香港工业拓展到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的东南亚各国,在那里投资设厂。他旋风般地组织了近三十个香港厂商参加的东南亚考察团,亲任团长,踏上了开拓香港产品市场、谋求在港外办厂的艰辛旅程。 他不懈的努力,为香港扩展东南亚市场奠定了基础。尽管这一基础以后不断受到日本、台湾、韩国经济的强烈冲击,但仍坚如磐石,不可动摇。庄重文心中的梦是让香港的工业产品深入到世界市场的每一角落。为了这个梦,他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他参加五花八门的活动,会见各种各样的人物,解决层出不穷的难题,应付林林总总的挑战。他随时和伦敦、东京、吉隆坡通话;随时踏上飞机,飞往世界各地。 香港中华厂商会会长庄重文博士陪同港督麦理浩步入第29届工展会场 1964年访问新加坡时和李光耀总理合影 庄重文任厂商联合会会长期间,凡遇到有损厂商同业利益的政府条文法令,他必义无反顾,或执笔撰写文章在报章发表,驳斥其错处;或通过交涉,晓以利弊,促其纠正修改。 1970年,美国政府提出拟订输入限制的“米尔斯法案”。该法案一旦施行,将严重打击香港纺织工业。庄重文为此向美国驻香港总领事奥斯本及旅港美国总商会副会长林白陈述利害,建议美国政府将该法案暂时搁置或取消。经过香港各界人士的努力,该法案终遭美众议院否决。 1972年春夏之交,香港政府提出一项地税重新估价政策。按照这项新政策,香港地税将膨胀近两千倍,大大增加厂商、房屋业主、市民的负担,港人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在此危难之时,庄重文站在反对地税重估的最前列。4月29日,他以非凡的胆识,发表了《地税重估对香港工业之影响》的雄文。他指出:香港的工商业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的阶段,香港水、电不足,工商业的外部环境已不容乐观,若再加上高额地税,等于釜底抽薪,扼杀工商业的发展。 在庄重文倡导组织下,二百多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社团汇集一堂,召开“本港各界社团反对地税重估政策会议”。庄重文在会上慷慨陈词,分析利害,据理力争。大会的呼吁获得行政、立法两局议员的支持并在立法局会议上提请香港政府重新审议地税重估政策。 港府迫于社团及市民的压力,不得不顺应民意,于1973年6月收回地税重估政策。 香港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但一段时间内,香港人对自己的前途有过忧虑和怀疑。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联合公报。7月18日,庄重文即在香港各报发表题为《顺应历史潮流,创造更大繁荣》的文章,呼吁工商各界坚定信心,加强投资,为确保香港长期稳定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为香港的回归和顺利过渡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7年6月万里委员长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庄重文博士 1986年李鹏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庄重文博士 庄重文连续三届任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是任期最长的一位会长。庄重文的后半生和香港工业成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智慧都投入到开拓、发展香港的工业之中去。他对香港发展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都事先有所觉察,并撰写成文章,提出对策。晚年,他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出版《香港工业之成长》,全面总结香港的发展历程,勾画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他不愧为香港工商界的领袖。 香港,这个昔日不为世人注意的沉寂的南海小岛,战后仅仅五十多年,一跃而成为举世闻名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与世界最繁华的都会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媲美,被誉为“东方之珠”。这是香港六百多万同胞和众多工商业家长期艰苦创业的硕果,也凝聚了庄重文的心血和努力。 为国祈祷 庄重文每次祈祷,都重复一句话:“主啊,请保佑我的祖国富强起来吧。”他大半生旅居海外,目睹半个多世纪以来祖国所经历的沧桑,他痛切地希望祖国繁荣富强。 改革开放以后,庄重文十分振奋,他除了关心、支持祖国的教育、文化建设外,还为祖国经济的腾飞、统一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 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合影 1979年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接见庄重文博士率领的美中贸易咨询组织访华 庄重文是最早到内地投资设厂的港澳地区大企业家之一。早在1978年,庄士集团便开始与内地工业城市上海、常州进行贸易往来和技术交流。 1979年,庄重文回到阔别数十年的福建观光。他发现福州的温泉很适合养殖名贵的鳗鱼。于是,他从日本请来水产专家,亲自陪同到福州向水产部门无偿传授养殖技术,并且提供优良的鳗苗。当时,省里有关部门要请他做鳗鱼出口的永远代理商,并按销售额的5%付酬,但他不接受。他说:“我这次回来是想为故乡做些贡献。只要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比我自己赚钱都高兴。” 庄重文还以美中贸易咨询组织香港区主席的身份,亲率第一个由美国工商巨头组成的贸易考察团到中国大陆考察。为促进祖国外贸发展,他组织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了各类国际性大型展览会。此后,他还自己出资聘请英国工程师顾问团帮助规划厦门国际机场。厦门机场建成举行首航仪式时,庄重文又邀请了许多港商乘包机从香港前来参加。那个时候,内地的投资环境还很不理想,但他带头在内地办厂,引进先进管理经验。他首先把庄士集团中规模较大的庄士餐具厂搬到上海。接着,他和儿子庄绍绥先后在上海、天津、四川、江苏、广东、山东、福建等地投资、办厂,经营房地产,全心全意振兴内地经济。庄重文还为祖国的农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的发展,特区的建设,献计献策,不遗余力。 在与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有关领导对厦门经济特区问题进行多次探讨之后,1981年1月5日至10日,庄重文的庄士集团又联系组织英国顾问工程师香港代表团对厦门进行友好访问,对厦门湖里特区的选址进行可行性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发表《论厦门特区建设》的论文,对建立特区的目的、优点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1988年福建省省长王兆国接见庄重文博士 庄重文对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十分关心,积极促进。在庄重文任会长之前,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一直悬挂国民党旗。庄重文任会长后,从促进祖国统一的根本利益出发,他力排众议,取下国民党旗。以后,他又取得同仁的理解和支持,终于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挂在厂商联合会的会址上。 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于国庆前夕发表呼吁台湾当局接受和平统一的几点建议后,10月4日,庄重文即在《香港商报》、《大公报》、《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向国共和谈进一微言》的文章,呼吁国共双方求同存异、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和平统一的愿望。 同年12月7日,他在《大公报》上发表《再谈国共和平统一中国》一文,提出了求同存异、启和谈开端;谈统一、不谈主义;先从民间正常交往入手,台湾亦可提和谈建议等主张。 庄重文和许多中国高层领导人有着很深的交情。他们之间既讲私交,更重公谊。他和全国侨联原主席庄炎林的深厚情谊就是建立在希望祖国繁荣强盛的共同夙愿之上的。他们是世交,庄炎林父亲庄希泉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兼全国侨联主席,庄重文到京时常去探望。他们谈话的话题总离不开如何让海外侨胞更多地了解祖国,更好地为祖国多做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他对庄炎林的工作始终如一地关心、支持。他不但发挥自己在海外的影响,给予实际的帮助,而且欣然同意他的公子庄绍绥参加全国侨联工作,担任委员,直接为凝聚侨心、集结侨力作贡献。 庄重文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祈祷,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出力,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献策。他为国不吝财力,不遗余力,其赤子之心为世人所景仰,他不愧为侨界的典范。 古人云人生的成就在于“立功”、“立言”、“立德”。庄重文事业有成,为港为国效力尽忠;他著述甚丰,指导当今,昭示后人;他爱心广布,品德昭彰,堪为人之楷模。他是一个成功的人。他的一生是传奇式的一生。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后记:本文材料主要依据《庄重文纪念集》(人民出版社)、任镜波主编的《诚毅篇》(海峡文艺出版社)、《集美校友》等书刊;因文体关系,不便一一注明出处,在此对有关作者表示歉意和谢忱。 陈经华 于2001-10-12 庄重文社会职务介绍 一、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1968-1974年)连任三届,为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任期最长的会长之一。 二、香港东华三院总理(1958-1959年) 三、大口环根德公爵夫人骨科医院副会长 四、九龙乐善堂总理 五、香港钟声慈善社永远名誉会长 曾任会长 1961年至去世任永远名誉会长 六、香港庄严宗亲会永远会长 1958-1959年任理事长 1959-1961年任副会长 1961-1963年任会长 1964年后任永远会长 七、基督教培道联爱会永远会长 1967年任副会长 1968-1990年任会长 八、香港集美校友会会长、永远荣誉会长 九、香港厂主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 十、陈嘉庚国际学会名誉会长 十一、香港惠安同乡会名誉会长 十二、曾任香港贸易发展局委员 十三、曾任香港工商业咨询委员会委员 十四、曾任香港训练局委员 十五、美中贸易咨询组织主席兼亚洲区主席 十六、中华文学基金会顾问(1987年至去世) 十七、天津经济开发区顾问 十八、福建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 十九、福建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基金会名誉会长 曾纪华先生像 (1913——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