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蒲寿庚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蒲寿庚又称蒲受畊①,生年不详。先世系侨居于占城的阿拉伯商人,南宋初年,徙居广州,“总诸蕃互市”②。十二世纪末,寿庚祖父“富甲两广”③,建宏壮邸宅于广州城内,为当时广州第一富豪。到十三世纪初,家道衰落。斯时,泉州已逐渐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大贸易港口。寿庚父开宗迁泉州,居泉州城东南法石,以经营香料为生。 南宋末叶,南海浙、闽、粤一带海面,海贼猖獗,“淳十年(1250)”④海寇“袭泉州,寿庚与兄寿晟,助官宪击退之”。 寿庚因平海寇有功,授闽广招抚使,兼领泉州提举市舶使。擅市舶利者30年,富而有势,为沿海地方势力首领。后迁福建安抚沿海都制置使⑤,仍兼提举市舶。 元至元十三年(1276)二月,元世祖忽必烈看到统一中国时机已经成熟,派丞相伯颜率大军南下,水陆并进,宋师溃逃,轻而易举攻占都城临安,俘南宋恭帝赵及谢、全两太后并宋室文武官吏等北去,这时的赵宋实际上已经灭亡。由于蒲家操纵海外贸易,又有很多海船,拥有福建沿海一带的实力;所以伯颜在未攻占临安之时,“知招降寿庚为第一着”,这因“蒙古虽长于陆战,舟师实不敌宋,寿庚老于海事,拥海舶甚多,一旦降元,是为元南征之助,于元为莫大之利,于宋直致命之伤⑥。”暗中派遣两个间谍(不伯及周青)持符命赴泉,以高官厚爵拉拢蒲氏兄弟归顺新朝。同年五月,南宋一班遗臣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拥恭帝庶兄益王赵是为帝,是为端宗。为图恢复,知非依赖寿庚家族强大海上力量和地方实力不可,也同样以高官厚爵拉拢蒲氏兄弟,遂封寿庚为福建、广东两省招抚使,并总统海舶。 宋景炎元年(1276)十一月,元兵至福州,南宋端宗偏安一隅,无力与元兵对垒。为了避开元军锋芒,由张世杰等奉“帝至泉州,寿庚来谒,世杰分淮兵二千五百人,命寿庚将海舟以从;寿庚闭城门拒命⑦。”同年十二月,“寿庚与州司马田真子上表降元,随降的有印德传(宋制置使)等一百四十人,军队三千,又有海舶七千余艘,水手七千。” 张世杰等乘元军离闽,从漳州回师率大军急攻寿庚于泉州。时泉州为南外宗正司⑧所在地,宋宗室多居于是,“泉州素多宗子,景炎二年丁丑(1277),闻张少保(即张世杰)至,宗子纠集万余人,出迎王师⑨。”“寿庚置酒延宗室,欲与议城守事,酒中尽杀之⑩。” 蒲寿庚弃宋降元,元嘉寿庚功,初授昭勇大将军(正三品),任闽、广大都督兵马招讨使。至元十四年(1277)又迁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从二品)。第二年八月,晋升福建行省中书左丞(正二品)。同年,元世祖接受董文炳建议,以“寿庚素主市舶,谓宜重其事权,使助我捍海寇,诱诸闽臣服。”乃于至元十五年八月,“命寿庚等招谕海外,以复互市”。在蒲寿庚的努力下,“于是占城、马八儿二国首来通商,其他诸国次第效之(11)”,达20余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泉州港有元一代达到极盛,这与蒲寿庚在元初努力是分不开的。 寿庚久领市舶,常以珍货贿结权贵,故终身安泰而子孙并为显仕。泉人避其薰炎者80余年,元亡乃已。 (张家瑜撰稿 杨清江修订) 【参考资料】 ①郑思肖《心史》蒲寿庚作蒲受畊。 ②何乔远《闽书》卷百五十二,《畜德志》上。 ③⑨郑思肖《心史·大义略叙》。 ④寿庚因退贼有功,才升任市舶司。 ⑤福建沿海都制置使,是两个官制的合称,即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制置使。福建安抚使乃掌福建一地之兵事、民政,系守疆土之官也。沿海都制置使,系负责肃清海道,节制水军,掌沿海的防御工作。 ⑥以上均引日本·桑原骘藏著《蒲寿庚考》151-152页。 ⑦⑩《闽书》卷四十一,《前帝志》。 ⑧管辖在泉宋宗室的衙门。 (11)日本桑原骘藏著《蒲寿庚考》1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