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俞大猷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泉州晋江河市濠格头村(今属鲤城区)人,生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先祖俞敏,从朱元璋打天下,为泉州卫百户,世袭其职,至大猷为七世。 大猷系明代抗倭名将。幼年寄居清源山水流坑村。稍长,就读于清源洞,与李杜、史朝宜、史朝富等同学。为练胆量常登巨石下跳,其石因称练胆石。九岁时,其父携往叔祖家,涉濠溪,“问‘桥何以圮?’先大夫曰:‘遭樵夫火焚而圮。’予曰:‘俟我长大来当再造之,俾人不病涉。’”幼年即怀济人之心。 大猷少怀壮志,以古豪杰自期。从蔡清弟子王宣学《易》,又闻赵本学(号虚舟)以《易》推演兵家奇正虚实之权,从之受业。大猷在后来所著《剑经》自序,记述其受业经过:“俞学荆楚长剑,颇得其要法。吾师虚舟赵先生,见而笑曰:若知敌一人之法矣,讵知敌百万人之法本于是乎?猷退而思,思而又学,乃知天下之理,原于约者未尝不散于繁;散于繁者未尝不原于约。后以质之先师,曰:得之矣。于是而授以行阵奇正变化之法。”因悟“兵法之数起五,犹人身有五体,虽百万众,可使合为一人也”。 嘉靖元年(1522),父爱松殁,大猷弃举子业,承袭百户世职。学骑射,又从李良钦学剑术。十四年(1535)参加武会试,登第五名进士。授千户,守御金门所。时海寇频发,因上书监司,论述防患措施,监司怒责“小校安得上书”,并打军棍,夺其军职。 尚书毛伯温欲征安南,大猷上书陈述方略,请从军,颇为伯温赏识。但因停止征安南,故也未曾召用大猷。 嘉靖二十一年(1542),鞑靼首领俺答入侵山西,朝廷诏谕天下,选举武勇之士。俞大猷报名应选,御史徐宗鲁上报兵部,毛伯温便送大猷给宣大总督翟鹏。翟鹏召见,与之讨论兵事,大猷陈述安边长久之计,显示非凡的军事才干,翟鹏大为折服,说“我不当以武人待子”,下堂施礼,使一军震惊。但也仅此而已,不能任用,大猷只得辞归。毛伯温因授汀漳守备。 大猷莅武平,作读《易》轩,与读生为文会,每日教武士击剑。海贼康老犯境,大猷率众击溃之,俘获300余人。因功擢广东都司佥书。时新兴、阳春、恩平一带峒民屡叛,总督欧阳必进以平定峒民事付大猷。大猷令良民自为守备,亲带数人遍诣诸峒,晓以利害祸福,不经流血而峒民畏服。峒民中有苏步青者,力能格斗猛虎,大猷格杀之,招降渠魁,数邑以宁。 嘉靖二十八年(1549),朱纨巡视福建,荐大猷为备倭都指挥。适安南都统使莫福海卒,子宏翼、正中互相仇杀,其大臣子仪妄言宏翼已死,迎正中归,趁机剽掠钦、廉诸州,岭海骚动。欧阳必进因奏留大猷讨贼。大猷率兵解两州之围,生擒子仪之弟子流,斩首200级,传檄莫宏翼杀子仪函首来献,平息了外患。严嵩抑其功不报。但奖银50两而已。 是年,琼州五指山黎民那燕,唆使感恩、昌化诸黎共反,必进又檄大猷讨平之,朝议以大猷任崖州参将,会广西副将沈希仪诸路军围剿。大猷对必进言:“黎亦人也,率数年一反一征,岂上天生人意?宜建城设市,用汉法杂治之。”必进采纳其建议,大猷遂单骑入峒,与黎民定约法,招降3700余人,海南遂定。 嘉靖三十一年,倭寇大举骚扰浙江沿海,诏移大猷为宁、台诸郡参将。大猷用闽中楼船攻寇。时王直勾结倭寇据烈港,大猷击破之,战于宁波、绍兴、松阳诸郡,斩获4000,寇溺死者不可胜计。贼逃遁,大猷竟遭停俸。不久,又逐寇于海中,焚其船50余艘,才予俸如故。三十三年,寇据宁波普陀,大猷率将士攻之,寇突出,杀武举火斌等300人,坐戴罪办贼。不久败贼吴淞所,诏除前罪。旋代汤克宽为苏松副总兵,击贼于平望,再战于六金坝,皆大捷,斩首3000级。大猷所率将卒不满300人,征集诸路兵未至,寇犯金山,战失利。倭寇屯松江柘林达2万人,总督张经促战,大猷坚持不可,待永顺、保靖兵稍至,乃从张经大破贼于王江泾。功为赵文华、胡宗宪攘为己有,不叙及大猷。后又以金山失律加罪之,谪为充事官。 继而新倭驾30余船突青村所,与南沙、小乌、浪港诸贼合,犯苏州陆泾坝,直抵娄门,败南京都督周于德兵。贼复分为二伙,北掠浒墅,南掠横塘,延蔓常熟、江阴、无锡之境,出入于太湖。大猷偕副使任环,大败贼于陆泾坝,焚贼舟30余艘,又遮击其自三丈浦出海者,沉其舟7艘。贼退泊三板沙。继又破贼于吴江莺脰湖,贼走嘉兴三板沙,掠民舟将遁,大猷追击于马迹山,擒其魁,金泾、许浦、白茆港之贼具逃出海,大猷再追击于茶山,焚5舟,击坏及覆没者无数,大猷及佥事董邦政分路追击,再获9舟。余贼300余,登岸走据华亭陶宅镇,屡败赵文华等大军。大猷战功赫赫,而巡辅曹邦辅劾大猷纵贼,帝怒,夺其世荫,责取死罪招立功自赎。无何,大猷偕副使王崇古入洋追贼,焚巨舰八艘,斩获无数。 初,以俊患急。朝廷特命都督刘远为浙江总兵官,兼辖苏、松诸郡,数月间无所作为。廷臣争言大猷军事干才,遂于嘉靖三十五年三月罢刘远,以大猷代。因连败贼于西庵、沈庄、清水洼、黄浦,诏还世荫,加都督佥事。继败盘据舟山之贼,加署都督同知。 嘉靖三十六年,总督胡宗宪欲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诱捕直下狱,直党毛海峰遂据舟山顽抗,大猷环攻之,将士多死伤,而新倭复入沈家门,廷臣弹劾宗宪并及大猷,夺大猷及参将戚继光职。贼泛海流劫闽广,宗宪利其去,阴纵之,为御史李湖所劾,宗宪委罪大猷以自解。帝怒,逮大猷系诏狱,再夺世荫。锦衣卫陆炳,知大猷冤,为通关节,大学士徐阶亦为之担保,令立功塞上。 嘉靖三十九年俞大猷至大同,巡抚李文进重其才,与筹军事。大猷审度地势,匠心独创,制造独轮车以拒敌骑。尝以车百辆、步骑三千,大挫敌万骑于安银堡。文进上其制于朝,遂置兵车营。京营有兵车自此始。文进将袭板升,与大猷谋,果获大胜。诏还世荫。 嘉靖四十年,朝臣论平汪直功,许大猷除罪录用。此时镇筸报警,川湖总督黄光升荐大猷为镇筸参将,接连削平云溪等三郡六县叛乱。七月,诏移南赣,合闽、广兵,镇压广东饶平张琏暴动,散其余党2万,不戮杀一人。其功为广人所攘,大猷不屑与计。擢副总兵,协守南赣、汀、漳、惠、潮诸郡。 嘉靖四十一年(1562),擢任福建总兵。冬,倭陷兴化。大猷与戚继光共复之。四十二年,徙镇南赣,明年改广东潮州。倭寇2万与吴平部众互为犄角,而峒民蓝松三、伍端、叶丹楼等武装,日掠潮、惠,福建则程绍禄作乱延平,梁道辉侵扰汀州,大猷逐一平复。后吴平降而复叛,掠民舟出海远遁,闽广巡按御史交章论劾,大猷坐夺职。 李亚元倡乱河源、翁源,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大猷行反间计,携其党亲捣其巢,生擒亚元,夺还被掳男女8万余人。乃还大猷职。任广西总兵官,授平蛮将军印。继平王世桥叛乱,进署都督同知。隆庆二年(1568),海贼曾一本犯广州,寻犯福建,大猷合郭成、李锡军擒灭之,录功,进右都督。 大猷为将廉明,与士卒同甘苦,功多称人,罪不推诿,故将士都乐为之用,作战英勇,号俞家军;在安定边疆、抵抗倭寇的斗争中建立了丰功伟绩,威名远震,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而其一生,或功为其将帅所攘夺,或罪因其将帅所推诿,受过革职、夺世荫、逮系,直至责取死罪。这些诬陷虽均由大猷建立的功业所冲洗,直至晚年,巡按李良臣竟诬其奸贪,上书参劾。虽兵部力持之,仍诏还籍候调。事平,起为南京右府佥书,未任,以都督佥事为福建总兵官。万历元年(1573)秋,以70高龄,仍不免于因失利夺职。复以署都督佥事起右府佥书,领车营训练。至是,三疏乞归。万历八年(1580年)卒,赐祭葬,赠左都督,谥武襄。墓在晋江欧厝街东南二里许山冈。 大猷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到之所都建大勋,武平、崖州、饶平、宁波、金门等地皆为祠祀。谭纶尝与书曰:“节制精明,公不如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精悍驰骋,公不如刘。然此皆小知,而公则堪大受。” 大猷不独长于军事,又精通六经。著有《兵法发微》、《剑经》,连同其师赵本学《韬铃内外篇》辑为《续武经总要》。还著有《正气堂集》、《洗海近事》等。其记室李杜为撰《征蛮将军都督虚江俞公行记》,序其书,谓“其学莫非兵,而论兵莫非《易》。” 子咨皋,福建总兵官。 (傅金星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