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江加走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江加走,字长清,泉州(今鲤城区)北郊花园头村人。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农历九月三十日(11月12日)。父亲江金榜是个民间雕刻兼粉彩神像、木偶头的匠师。江加走与其兄江凹司,幼时都读过几年私塾,后因家贫,辍学在家,边种田,边向其父学习木偶头的雕刻和粉彩手艺,他专门学习木偶头坯雕刻,其兄专做头坯粉彩工作。兄弟俩孜孜不倦,技艺日渐精进。 民国9年(1920),其兄病逝,他兼作木偶头像粉彩。为了保证画笔的质量,他夜以继日地伏案练习,把自己的作品反复与其兄的遗作对照,又常到泉州涂门街周冕号木偶名家向老艺师们请教。因此他进步很快,技术越来越提高。 同年春末夏初,有个掌中木偶戏(又名布袋戏)师傅到乡下找江,说他们要试演《封神榜演义》,需要许多奇型怪状的木偶头像,请江协助制作。这是个难题,江加走一时颇为犹豫,未敢立即答应。木偶戏师傅提醒他说:泉州城内大寺庙的菩萨都是古代雕刻家的名作,可为借鉴;而民间给王爷进香时的二十四班头的面谱,也可参考。江加走考虑后便把任务承担下来。当时,他虽已年近五十,但身体健壮,精力旺盛,为创作好所需的木偶头像,他跑遍了泉州各大寺庙,还专程到乡下去看给王爷进香时的二十四班头面谱,因此曾引起人们的误解,说他也“风骚了”等等。他每次出门回来,就根据木偶戏师傅对各种人物的形象、性格和特征的要求,细心琢磨,进行构思,决心将这套木偶头创作得既有传统的艺术风格,又充分利用木偶头的可塑性予以必要的夸张。他先从《封神榜演义》的主角商纣王入手,根据纣王“沉溺酒色,荒淫无道,杀人不眨眼……”等特点,把“纣王头”刻得胖胖的,眼睛能够左顾右盼,一副奸邪吓人的面谱;为了突出纣王的“嗜杀”,他又依照闽南民间的一句俗话:“眉中一撮毛,杀人不用刀”,在这个木偶头的两眉之间,画上一些疏疏的眉毛,并特别加长了其中的一根,充分刻画出这个暴君的丑恶嘴脸。“纣王头像”一创作出来,立刻博得木偶戏师傅的赞许。三个月后,《封神榜演义》的全部头像创作完成,通过演出,轰动了整个木偶界。 江加走创作《封神榜演义》木偶头像的成功,使他一时声名大振。从此木偶戏师傅要演新戏,需要创作新的木偶头像,都来找他商议,而那时涂门街周冕号的老师傅黄良司、黄才司已先后去世,江加走便包揽了泉州、漳州、厦门、台湾和南洋各地的提线、掌中木偶头的制作业务,他的技艺因此更加成熟。 江加走的木偶头像艺术所以能取得突出的成就,一是他继承和发扬了木偶头像的优良传统,虚心吸取前辈和同辈艺术家们的丰富创作经验。因此他的木偶头像具有泉州木偶头像的传统和唐宋国画的风格。二是他经常深入生活,细心观察各类人物的特征,然后加以形象概括和创造。如他所创作的“家婆”和“三仙姑”头像,就是来源于生活,至今泉州乡下仍到处可见。尤其是“家婆”头,真是“嘴尖舌利”、能说会道的媒婆典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三是他经常到舞台前听取观众意见,并通过木偶戏师傅向观众广泛征求意见,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如过去的木偶头像都不会动,说话时嘴巴是合着的,眼睛也是直瞪瞪的,观众反映:“要是能开、能合、能转动那该多好呀!”他听到这个意见后就动脑筋认真思考,终于逐步满足了观众的要求。对于木偶头像的花面谱,也是根据观众意见逐步改进提高的。四是他态度严肃认真、刻苦钻研,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木偶头像的艺术创作,这也是他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关键。他七十年如一日,从父亲手中学到的只有50多种木偶头像,后独自发展到280余种,其中250种都有名称,而头像的发式也由一种“平髻”发展到10多种。他所创作的这些形象各异、且各具鲜明性格特征的木偶头像传到那里就受到那里群众的热烈欢迎。 解放前,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侨汇中断,木偶戏无人雇演,木偶头像没有销路,江加走的生活一直十分困难。1949年9月1日泉州解放,党对木偶艺术的重视,给这位年已八旬的老艺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从此他一有空闲便精心雕刻木偶头坯,并将技艺传授给自己的儿子江朝。1951年冬,泉州提线木偶戏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泉州木偶实验剧团,1952年春在提线艺人一致推荐下,市文化馆领导亲自登门邀请江加走献艺,为剧团粉彩全部旧木偶头像。翌年夏,他又为新成立的泉州木偶艺术剧团创作了《小二黑结婚》的全部木偶头像。他把“三仙姑”塑造得“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嘴巴笑嘻嘻,眼里有邪气,受到高度的评价。1952年11月,泉州木偶实验剧团奉令到上海与苏联木偶专家奥布拉兹卓夫进行艺术交流;次年春又到北京演出,并拍摄《新潞安州》木偶剧影片;以后又到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参加国际木偶节演出。从此江加走的木偶头像就名扬海外,被国际友人誉为“木偶之父”,他的作品被定为“国宝”,出国展出后要带回,不得赠送。 1954年,江加走被聘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华东美术家协会候补理事,并被选为福建文联委员、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同年10月11日他因病在泉州花园头故居逝世,终年84岁。中央文化部特拨款在市北清源山南麓老君岩前右侧为他筑墓立碑,镌刻其生平事迹。195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将这位杰出的民间艺术家的一部分作品精印成册,向国外发行,书名《江加走木偶雕刻》。 (周海宇撰稿 林永明修订) 选自《福建省志人物传记》(试写稿)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