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渊,字焕章。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生于元至大四年(1311)。少负奇气,胆略过人,喜欢觅奇探胜。他由泉州港出发,两度远涉重洋,与泉州结下不解之缘。
第一次在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时大渊年方20。这次航行以印度洋区为主,远至阿拉伯及非洲国家,其航行路线:由泉州出海向西南,沿海南岛东北穿西沙经越南平定省的佛逝,到南部的昆仑岛。转向西北的柬埔寨西南沿海,到泰国湄南盆地西境之苏邦,绕过泰国湾,经过马来半岛东北克拉地峡附近的尖喷(春逢),向南到马来西亚东北的哥打巴鲁(吉兰丹),经瓜拉丁加奴、北干、潮满岛、奥尔岛,到新加坡及廖内群岛之塞班卡岛等地。再向西北经印尼苏门答腊的东北进入马六甲海峡(急水湾),绕经苏门答腊岛的西北沿海、亚齐角和马来半岛南部的马六甲、西部的太平(日丽)等地,向马来半岛西岸北溯至安达曼海的丹老群岛,经下缅甸濒莫塔马湾沿海一带的孟族聚居地,到孟加拉。航经孟加拉湾沿岸,向西南到印度半岛东北部的奥里萨邦。续向西南而下,经印度半岛东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马德拉斯、马杜赖、纳加帕塔姆、科泽科德和拉梅斯瓦兰岛。绕过马纳尔海岸,到印度西南岸喀拉拉邦的安金戈。沿印度半岛海岸北向,经柯钦、果阿、孟买及北距约三十英里的须文那古港。再向西北航行经过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卡提阿瓦半岛西南岸的华罗古港和卡奇一带沿海,进入巴基斯坦海域,经过信德省卡拉奇等主要港口。续向西到伊朗,过阿曼湾,经霍尔木兹进入波斯湾,抵伊朗法尔斯海岸的塔黑里(撤那威港)。再向西北航行,到阿巴斯和伊拉克的巴士拉。沿底格里斯河北溯至西北部的摩苏尔和伊朗西部的马腊格。然后返航波斯湾,沿阿拉伯半岛北岸向东出波斯湾,南下到也门的亚丁,经亚丁湾进入红海,达沙特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再航经埃及的库赛,出红海过曼德海峡,绕过索马里的哈丰角,南航至索马里与肯尼亚之间的马林迪,再经肯尼亚到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和桑给巴尔岛。然后沿原线返航到印度半岛西南岸的安金戈。续南航到马尔代夫群岛,折向东北达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横渡锡兰海到尼科巴群岛,续航至苏门答腊的亚齐、班卒、多巴湖与帕尼河区域。绕经该岛西南岸到东岸的塔米昂,再向东北抵廖内群岛。续向西北沿马来半岛东岸溯来时航路,元统三年(1335),返回泉州。
第二次在元惠宗至元三年(1339),仍由泉州港出航,航涉的区域重点在南海诸国。航路沿越南沿海区南下,绕过潘朗岬,到柬埔寨的西南海域,经泰国湾,沿马来半岛东岸南下至新加坡。再向西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苏门答腊沿岸,达亚齐一带。然后转向该岛之西南岸。再沿爪哇岛的北岸,在北加浪岸、苏腊巴亚及马都拉岛等地停靠。续向北航至加里曼丹岛,在该岛的蒲奔、坤甸、达土角及文莱等地停留,几乎环岛一周。转东航至苏拉威西岛,续东航至班达群岛,然后向北穿过马鲁古海峡至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再沿苏禄海区航行,在巴拉望岛、班乃岛、民都洛岛、马尼拉等地停泊。最后航经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海南岛,于至元五年(1339)夏秋间回到泉州,前后历时3年。
大渊两次航行于鲸波蜃浪之中,历尽无数劫难,其航程数万里,涉足220余个国家与地区,前后累计8年之久。据其《岛夷志后序》云:“所过之地,窃尝赋诗以记其山川、土俗、风景、物产之诡异,也夫可怪可愕可鄙可笑之事,皆身所游览,耳目所亲见。传说之事,则不载焉。”
至正九年冬,大渊又来泉州,正逢泉州路达鲁花赤契玉立主持编修《清源续志》,嘱大渊作《岛夷志》附于《清源续志》之后。翌年,回南昌后,又把是志单独刊印,以广流传。
(黄天柱 撰稿 杨清江 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