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邓城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邓城,字藩国,号寒松,生于明正德、嘉靖年间(年月未详)。祖籍沙县,先祖于洪武初以功授滁州百户,历二世,调泉州卫,遂籍晋江(今鲤城区)。城状貌雄伟魁杰,犀鼻虎形。家贫力学,事母孝谨。曾师事参政王遵岩、方伯薛南塘等,书法学二王,间悟笔意。他性喜宾客,广交游,与俞大猷订刎颈交。其勇略与大猷相似。 青年时期,邓城曾参加过明经试,因言词质直,针砭时弊,不为考官赏识。他感叹说:“吾固将种也,此举何足发吾志哉!”①因转习弓马韬略。他每见山海流寇窜扰掳掠,残害百姓,辄怒发冲冠,见义勇为,奉檄击贼。晋江、同安一带,赖以安宁。 嗣邓城参加乡试,于嘉靖十三年(1534)登武闱解元,袭百户世职,多次击溃海寇、山贼,以功授中军指挥,升广东佥书游击把总。② 旋倭寇大举入侵浙江、直隶等地。朝廷诏命俞大猷分守浙江宁波、绍兴、温州、台州等处地方左参将,署都指挥佥事,参赞浙福军门戎机。大猷与巡抚王忬筹划,建议说: 今寇掠疆场,陷城邑,坏村镇,势且益剧,非文武兼资之帅不济。其须吾友邓君乎?”③王忬即驰书通过有关职司礼聘邓城到军中任职。城与倭寇大战于徐公山、普陀、曾洋、莲花洋、羊山、阳戈桥之间,斩首三千余级。自此,邓城威名大震,敌人闻风丧胆。 后来,倭寇大股入侵松江、柘林等地。俞大猷奉命任直隶、金山副总兵官,领兵讨贼。邓城请曰:“寇不可玩,城当决死战!”④遂领兵为前驱,身冒矢石。士卒无不感奋向前,克敌制胜。 嗣倭寇又大量集结在浙江嘉兴北部的王江泾,西犯太湖,北扰苏州。俞大猷奉廷命任浙江、直隶、金山等处总兵官,请命于浙直总督张经,调集各路兵马,与敌人战于平望、王江泾。邓城奉命领兵一路,协力鏖战终日,大破之。余贼退屯六金坝,邓城又率军击破之。倭寇仓惶渡河遁逃。城待敌半渡,挥兵鼓噪冲击,又连破之。至此,入侵倭寇荡平。城以功擢升通泰参将。 邓城沉毅机敏,认为倭寇踪迹不定,来时常如狂飚骤至。经过缜密筹划,于沿海伏兵以待。倭寇果从海上猝然突袭,皆堕入邓城计策之中。敌人惨败,相戒不敢再犯邓黑虎将军。抚臣列举邓城功绩表奏朝廷。廷议以狼山重镇,非用总兵重臣不可,乃下诏以通泰参将邓城总其帅。 邓城新膺朝命,即上疏议置舟师。但倭寇百船齐至,城舟师初创,不满四十,仍奋勇击沉敌船无数。倭寇狡诈,见海战不利,便弃船登岸,妄图以陆战转败为胜。邓城指挥若定,歼敌于白满、如皋之间。时人称为东南奇功。但当时权奸严嵩方恣威福,凡升总帅者,必用重金为谢。邓城认为,“恩出自廷命”⑤,不肯行贿,竟遭借故捕送京师关押“犯官”的诏狱。俞大猷遭到株连,被诬为“金山失律”落职,与当时因“滦河失警”被捕的蓟遼总督王忬等,同被关押在“诏狱”。俞、邓、王身在狱中,仍张扬慷慨,一如平时。邓城曾作诗数百首,抒发胸中悲愤情思。后王忬被构陷处死。邓城落职,与俞大猷同被发往边关,从云中总督李文进效命疆场。邓城以卒千人,破入侵敌军万余众,再振雄风。 后来,倭寇又大举进犯福建,攻陷兴化府。福建巡抚奏请朝廷命俞大猷控制全闽,邓城任闽游击将军。城莅任,设立水师舰艇,加强沿海防务;派出间谍,侦察敌情,于冲要地带屯兵扼住倭寇去路,配合俞大猷、戚继光等,一鼓歼敌,立下赫赫战功。但邓城亦从此瘁瘁,竟病不起,享年56岁,墓葬在晋江三十六都桃花山(今属鲤城区东海镇)之原。史朝宾为邓城撰写墓志铭,谓:“将军慷慨多大略,用兵能先登摧故,以少击众;更善犄角,不为行阵。至性简易,折节下士。将士输诚于将军,爰成大名。”邓城有二子:长子,登乙丑进士,官南阳守,有政声。次子钟,丁丑武进士,任贵州总兵。 (王钦之 撰稿) 【参考资料】 ①《俞大猷年谱·邓城事略》。 ②《泉州府志》(旧志)。 ③摘自《俞大猷年谱》。 ④引自《俞大猷年谱·邓城事略》。 ⑤参看《泉州府志·邓城传》和《俞大猷年谱·邓城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