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礼逊,署名的全称是A-S-M OORE ANDERSON,英国贵族,前两字A-S-表示盎格鲁萨克逊族。约1876年生,毕业于伦敦大学数学系。他是牧师衔,受英国长老会牧师文高能(1893年来泉传教)的聘请,得英国教会同意,来泉筹办学校(文高能意在设校以辅传教)。清光绪三十年(1904),初设校于泉州平水庙,名叫养正,不久改名为培元,后来校址迁往花棚下,惨淡经营,学校日见发达。民国3年(1914)中小学分立,安礼逊为中学校长。
安礼逊是独身主义者,品性纯真,待人温文。他爱好体育运动,最兴趣的是足球。初来培元,常带学生到“箭道”(今体委运动场)踢足球。也喜爱网球,常同高年级学生对打,不摆老师架子。
安礼逊来泉一年后,便从英国购来一橱物理仪器,如抽水机、压水机、静电起电机、真空抽水机,及真空二半球、辐射叶片旋转仪等,排列在楼下过路两旁,让学生观览,有时也表演。他又喜欢给学生以益智的玩具,衣袋里每每藏上一二件,遇学生休闲时,便拿出来给学生“解连环”,看“万花筒”等等。凡贫穷学生,高年级者,他先给钱叫学生买纸笔水彩绘大幅地图,加上水彩,写上地名,裱褙成卷轴后,到了暑假,就带往福州鼓岭等外国人避暑处兜售,意在半捐半买,将所得钱用来助学(即给绘画者以适当的工值)。
安礼逊喜欢引进西方新事物,如泉州之有热水瓶,首见于培元,是他从外国商店成批购来,照价卖给学生家长的。留声机虽已有华侨带回国(旅菲华侨蔡德燥于光绪年间自海外带回一部“马狗琴”),但人们不明发声原理,安礼逊特意收购一架卷筒式(即唱片不是圆盘而是空筒的)到校中开会时播唱。这一留声机上,并附带有空白腊筒,可让物理教师和学生自己录制唱筒,随时放唱。
当时培元学生周骏烈[民国21年(1932)十九路军入闽时,曾出任晋江县县长三个月],曾私自参加晋江县某种考试而被录取。“报子”吹吹打打到培元报喜(校址尚设在平水庙),安礼逊闻讯甚喜。当时,骏烈哪有赏报子的钱,也是他代付,并说:“谁说培元汉文水平低呢?”颇为得意。
安礼逊虽是牧师,但很少上台布道。也几乎未曾入过衙门交涉事情。他在辛亥革命泉州光复前参加中国同盟会,对当时的革命者多有掩护。所以,辛亥时期,在革命者中颇多是教徒。孙中山在广州开府时,安礼逊晋谒,盛九昌(同盟会员)亦随行。安礼逊请孙中山为培元题字,孙中山题“共进大同”四字以赠。
20年代及30年代初期,民国10年(1931)安礼逊强行辞职,举荐许锡安为培元校长。培元学校的经费,除了经常费一部分及英籍教师薪给系由英国教会捐助外,其他建筑费等设备费大量支出都由海外华侨捐助的。安礼逊不辞奔忙,走遍菲律宾、马来亚(包括新加坡)、印尼、泰国、缅甸等地方为培元募捐。安礼逊曾宣布:他在近十年来得华侨和海外校友捐助的款额达20万元左右(包括一些顺便为培英女中及惠安时化中学代捐的)。
安礼逊为人诚实,不善辞令。许锡安当校长时,安礼逊曾托人从英国买来6个足球。他兴致勃勃地拿来,要向锡安报销。锡安怒斥说:“我校哪有这么多钱可供花费。”安礼逊不好意思地说:“那么这球的钱就归我付吧。”这才了事。有一次,他到上海,心想校中的风琴已老旧了,应新买一架。但恐被责怪,特发一电报给锡安,说买了一架“茂德利”风琴,自己出一半钱。
民国34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海外华侨又输送大批子弟来校学习,学校呈现蓬勃气象。安礼逊又奔忙于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为学校筹募基金。安礼逊曾保过寿险,长期逐月交保险金,可能要等到他本人死后,才能领到。他曾多次嘱咐这条款项领出后是要充作培元经费的。安礼逊于年离开泉州。泉州临解放时,他回校视察一次,也提起此款。
安礼逊在蔴玻(麻六甲)辞世,于星洲(新加坡)安葬,终年84岁。培元旅菲校友乃于1960年1月29日假旅菲中华基督教会,举行追思礼拜。
(詹振川 整理)【参考资料】
①《泉州文史资料》第二辑、文一享《清未民初晋江的教士琐事》
②《泉州文史资料》第十八辑、陈朝卿《泉州培元学校史话》
③《泉州培元中学菲律宾校友会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