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陈允锡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陈允锡,字子帅,号亹斋,泉州晋江县(今鲤城区)人,鲁旗陈氏后裔。生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父鸣銮,清顺治间(1644-1661)先后任广东大埔、海阳(今潮安县)知县。 允锡生于书香门第,薄宦之家,自小耳濡目染,勤学好问。他博闻强记,“读书过目成诵”,经子史诗无不涉猎,且精深贯通,少年入晋江县学时,即“名噪文坛”。清顺治十二年(1655),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师入闽,奉命选举人才。允锡应试一等,授德化教谕。督学孔某考核教职时,“首拔之”,并在举荐疏中称其“才华焕发,品行端方,笔有螭,守如冰玉”。 允锡初任陕西扶风县丞,辅佐知县。该知县办事能力较差,上司欲解其职,由允锡代任。允锡胸怀坦荡,婉言谢绝。他认为县令虽缺乏才能,但为官清廉,只要自己“实心佐之”,决不令荒废县事。上司赞扬允锡品格,同意其建议。 此时陕西抗清义军一部攻入扶风县城,县令、县尉仓皇逃避。允锡临危不惧,独留衙斋,吟诵诗文。义军冲入衙署,问其为何不逃。允锡概然答道:“吾为朝廷命吏,与城存亡,去将何之。”义军钦佩允锡,不加为难,离衙署而去。事后,众人欲上报其事迹,允锡阻止说:能不为县令、县尉考虑吗?不肯宣扬自己。 不久,允锡因母丧回家守制。期满补山东掖县县丞,并佐理胶州州事。又调任江西进贤县丞,兼代安仁(今湖南安仁县)、万年(今江西万年县)县事。未几,擢升江西布政使司都事,掌管吉安、赣州、临江(今清江县西)、建昌(今南城县)等府同知通判事。后迁任浙江平湖县令。允锡为官三十余年,“历仕西秦、东海以及江右”。在任期间,管理兵事,抚恤百姓,审时度势,“宜求称职而后安”。尤其任平湖令时,剔除漕运弊端,克服浪费现象,清理积案,纠正冤狱,除奸举废,使“盗贼止息,案无留牍”。他为官清廉,“薄宦三十载,囊无私蓄”;他上奉父母,友善兄弟,即使对继母也很孝敬。允锡为人处世,道德品质,堪为楷模。 晚年,允锡辞官归乡,杜门不出,纂修族谱,教育子孙。书斋内四壁图书,每日“与古人为徒”。其子陈善,时为上海县令,欲迎其至衙门奉养,但允锡坚辞不往。康熙六十一年(1722)允锡卒于家乡,享年84岁。 允锡仕宦之余,勤于治学,尤以治史著称。他一生“以著述为已任”,每到一处任职,便“访求遗书,诹咨名宿”,曾受聘主修陕西《凤翔府志》、《江西通志》。他“肆力经史诗文”,著有《十三经解》、《(二十一)史纬》、《诸子钞》、《古今诗删》、《古今文选》、《亹斋集》等近20部著作,不愧为“著作等身”。这些著述“皆脍炙人口”,尤其是《史纬》一书,共330卷,由二十一史“参互修订”,删节整理,“勒成一书”,“世之留心史学者得此一编,可以洞鉴古今,盱衡往事”。康熙六十年(1721),兵部尚书励廷仪将该书进呈圣祖皇帝御览,并收藏皇室图书馆。此后,《史纬》一书“广为传刷”,“盛行海内”。乾隆三十七年(1772)编辑《四库全书》时,该书全文收录。编者评价云:“是书盖仿吕祖谦十七史详节之意。然祖谦但撷取菁华,以便省览;允锡则多所改窜……卷帙浩繁,用力可谓勤至。” 允锡还精于诗文,其诗作“尤工”。五言古体出自汉魏少陵,近体则从杜甫、杜牧、许浑。他的诗作“能直抒胸臆”,阐发思想,“卓然不群儒吏风流”,以真、秀而闻名于世。 (曾亚雄 撰稿) 【参考资料】 ①《泉州府志》(乾隆版)第22册,第45卷,第21-22页。 ②《晋江县志》(道光版)第13册,第39卷,第3页。 ③《晋江县志》(乾隆版)第246页。 ④《中国人名大辞典》第1063页。 ⑤《鲁陈公谱》上。 ⑥《辞海》1979年版,第725页。 ⑦《温陵诗纪姓氏爵里》,清陈棨仁、龚显曾同辑。 ⑧《温陵诗纪》,清龚显曾辑,卷一。 ⑨《史纬》(光绪癸卯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