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鸣,字贻河,外号帮尾河,晋江梧安帮尾村人,生于清咸丰二年(1852)。幼随父搬迁漳州谋生,家境富裕。其父聘请河南河阳师父来家传授五祖拳。经师父悉心教导指点,玉鸣勤学苦练,鸡鸣剑匣,很快熟谙五祖拳法。弱冠之后,广交武林人士,互相切磋武功,理论用拳之道,光绪年间,考中武秀才。
随着技艺的精进,玉鸣对武功更加强烈执着地追求。他云游大江南北,深入探索其他拳派的功夫,博采各家之长。十多年的游历,内外功夫有了更高深的造诣。他吸收白鹤手、齐天指、太祖足、达尊身、罗汉步的优点融化于五祖拳法之中,同时对五祖拳法进行全面的整理,使五祖拳成为一个内外功夫较为系统、完善的拳派。
玉鸣精研弘扬五祖拳,遂成为五祖拳中兴时期的一代宗师。他开馆授徒,足迹踏遍八闽大地。泉州、漳州、厦门许多人争相延聘他,他的徒弟遍闽南,其中著名的有泉州的林九如和魏文豹等人。
宣统二年(1910),玉鸣病逝,年58岁。
林九如,泉州东街人,生于同治元年(1862)。魏文豹,泉州北门外普明乡人,生于同治三年(1864)。以往泉州曾流行一句俗语:“金猪、银狗、乞食豹、乌龟春。”这是人们称赞当时泉州四个著名的布袋戏(即掌中木偶戏)艺人,其中“狗”泉州话与“九”谐音,叫九司,即林九如;豹叫豹司,也叫粘豹,即魏文豹。
九如擅演掌中木偶的旦角,极受观众欢迎,尤其在“杏元和番”、“思钗”、“唤姑嫂”、“金魁星”这几出戏中演旦角,更是维妙维肖,人称绝技。
九如也精于拳术,曾拜玉鸣为师,为“闽南五虎”之首。他身材高大魁梧,臂力无穷,能提起400多斤的奇勇石,练就一双铁沙掌,善手法,凡跟他交手的,无不仆跌。九如两拳可作上下左右挥舞,如急风,如猛雨,同时前后左右跳跃,旋转翻腾,轻捷周密,无隙可入。其时拳师中称之为“满天星”,这是玉鸣的真传。
本市花巷内原有一家明嘉柴梳店,店主是永春人,单名居,人叫柴梳居,是个有名拳师。有一次柴梳居与九如玩拳,不意两人才一交手,居即被打败,遂拜九如为师。九如门徒颇多,如泉州崇福寺住持妙月和尚,认真学习九如的手法,并自下苦功练成“铁沙手”,终以此闻名。
九如不仅精拳术,且兼有医药之技,但他以演布袋戏为业,未曾开拳馆授徒,只有慕其名自来就学、就医而已。
民国26年(1937),九如去世,终年75岁。
文豹祖居泉州东门外西福乡,咸丰年间迁居于北门普明乡,父以农为业,习过拳术。文豹自小随父耕种,也喜习拳,20岁后,常游于拳师拳友之间,拳术日精。
文豹性直,有一次外出归来,其父适停耕从田间回家,父子在路上相遇。父亲对他说:“你既学拳,演些我看看。”文豹张势、行力开拳。父心里高兴,为他指点,间与他招架。不意文豹一时用力过猛,竟把父亲掀倒,看的人大哗,从此人们绰号他“翻天豹”。
文豹师事玉鸣,既通五祖拳,又精地煞,以“落地金钩剪”为其特技。由于文豹拳术擅脚法,九如擅手法,人们称赞“豹脚狗(九)手”。文豹与九如交游甚密,初时,两人玩拳,文豹每被九如掀倒,于是请教业师玉鸣。玉鸣说:“他用手,你用脚。”示意文豹练脚力。在玉鸣的指点下,经过长时间的苦练,玉鸣认为可以,说:“从此加工,可成专技。”文豹终以“落地金钩剪”著名。有一次,文豹仍与九如玩拳。这一次,九如却被文豹剪倒在地。九如叫道:“豹,拉我起来。”文豹知道他的用意,笑道:“我倒千倒万,也未曾一次叫你牵我。”九如便常赞叹文豹脚法的高超。
中年以后,文豹设馆授徒,跟他学拳的人很多。如妙月和尚既学九如之手,又学文豹之脚,自下苦功练成“缠脚鹤”。
后来,文豹与乡中一名叫李牛的人结怨,前往厦门,受富人林诗甫(菽庄)之聘,在他家设馆授徒。后得其门徒及师兄弟之助,在厦门开一青草药店行医。开业不久,因病于民国6年(1917)去世,终年53岁。
(詹振川整理)
【参考资料】
①周明渊《蔡玉鸣》
②尤国伟《记泉州三拳师》(《泉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