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微,初名征,生于北宋雍熙二年(985),原籍河南,唐朝末年,曾祖谢韬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徙居泉州府城北门(今鲤城区小希夷)。
谢微自幼奋志力学,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登进士,历任江西临川(今抚州),福建漳州、福州、建州(今建瓯),广西北流,广东雷州(今海康)、广州,河南祥符(今开封),江苏海州(今连云港)等府县长官或副手助理。拜授尚书职方郎中、大理寺丞、金紫光禄大夫等官衔。
谢微为官刚正严明,廉洁自律,为国为民办实事,政绩卓著,深受百姓拥戴,任漳州推官(法官)时,上司知府受贿枉法,他“以下矫上”,处事“据平无所挠”,州民讼争都找他裁决,谢微因之擢升为该府龙溪(今芗城区与龙海县)知县。谢微一上任职,立即“决滞讼、铲旧蠹,民以便安”。任北流知县,修葺城廓、仓库、官舍、道路、桥梁,“一皆新之”。雷州濒海,染有蛮夷风习,文教落后,少人读书。谢微任知州后,修缮孔庙,教育子弟,雷州始有人读书中进士。以前该州土豪劣绅李郁,筑城时得到一方古印,以印偷立契据,占夺百余家民田,百姓上诉达50年未得公正处理。谢微办此积案,不因李郁年老而允许其以罚款抵罪,而是马上捉拿李郁,公布其罪状,以法严绳,入狱治罪。任福州通判,画像悬赏捉拿巨盗,诛杀其党羽,保卫地方治安。广州是宋代著名海交外贸港城,广州知府、谏议大夫方慎言(莆田人)推荐谢微调往广州通判。他一上任,便公平低廉征收舶税,招徕外商贸易,深受拥戴,离任时“夷人涕泣思之”。当建州知府时,办案神速,“庭无留狱”,父老撰文颂赞之。祥符知县任内,“治愈精微,有声名”。朝廷本拟提升谢微为中央刑狱、钱谷之官,但他请求就近任职,改授海州知府,适逢虫旱之灾,他发动百姓抗旱防虫措施有力。
谢微为人性格开朗,平易近人,贵贱亲疏均以诚相待。时人喜与结为知交。他长年多次在两广任官,“不以辟陋自失,所至喜设施,为民赖利。”在海州时对儿子们嘱咐“我为官三十九年,无小过失,实是我办事小心谨慎,望你辈铭记在心!”
皇祐五年(1053)正月十四日,谢微卒于海州任上,享年69年。灵柩由儿子护送回故里安葬于南安三十四都(今官桥镇塘上莲塘村)谢墓山(今尚存),时任泉州知府的蔡襄为之撰写《尚书职方郎中谢公墓铭》。
谢季成 字子立,谢微之四子,以父荫历大理寺评事,卫尉丞。宋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变法实行保甲制。季成受安石推荐而出任广西宜州(今宜山)县令,妥善平息“峒民侵叛”。元祐年间(1086~1093),任广西廉州(今合浦)知州,疏浚低洼地带,防御水涝之灾,为该省成绩最好。后调广西邕州(今南宁)知州,管理边境卫戍,保证军需物资供应,以便能常年屯兵千余名。报经朝廷批准,用当地侗族青年入伍代为卫戍,并加整训,既可加强边防,又可避免内地人戍边染瘴疫死亡之灾,做到战备生产两不误,官民“咸以为便”。元祐年间,季成卒于邕州任上,邕人建祠祀他,号称“靖戎将军”。
谢微、季成父子两代建府第于泉州城内,因受赐金鱼袋,故称“金鱼世第”,已历900多年,金鱼巷由此得名。
(谢长寿 廖渊泉 撰稿)
【参考资料】
明万历《泉州府志》、明黄仲昭《八闽通志》、明何乔远《闽书》、清乾隆《泉州府志》、清道光《晋江县志》均有选入记载,事迹均源于蔡襄《蔡忠惠集》。并参见《洋里谢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