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赵祖培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赵祖培,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生于泉州西塔附近的一个华侨家庭。父乃菲律宾华侨,当店员。 祖培童年受私塾启蒙教育,后就读西隅小学,毕业后升入培元中学,因不满学校举行宗教仪式,便转入南安丰州书院(即南安中学)。临近学程结束,父亲为其领到赴菲律宾护照。祖培在菲岛做过商店学徒,因嫌拘束,不久便回国。回国后,在家自学,对新书刊涉猎颇广。民国5年(1916)再往菲,其父仍安排他当店员。民国10年回国,并建立家室。此时胞兄赵祖健引荐他在西隅小学担任教师,祖培本是一介书生,执教鞭正合其旨趣。莅任后,工作认真负责,师生融洽无间,受到同事的称赞。西隅校董会许卓然资助他到东南大学补习深造,在这里,祖培学业猛进,对道尔顿制教育方式方法,深受启示。后因费用无着,半途而废。民国13年,祖培又第三次出洋,在菲律宾怡朗担任普智学校及中华商业学校教师。 民国17年(1928),祖培又是两袖清风回家。其时,泉州一带,军阀、官僚、盗匪、地痞交相为虐,学习之风不振。地方民主人士许卓然、秦望山、梁龙光(披云)等有鉴及此,认为振兴教育、培养人才,乃是当务之急,遂倡办私立泉州黎明高级中学,推聘留日学生梁龙光任校长,主持校政,延聘江浙知名教师来校执教。许卓然还推荐祖培担任总务主任,委托他协助校董会在提督衙东畔武庙筹建校舍,赶在民国18年春季开学。祖培慨然承诺,不辞劳累,就在当年冬天,短短半个月间,张搭茅屋为课室、宿舍以及办公场所,因陋就简地供暂时需用,课椅课桌或借或添,亦都具备,果然如期开学招生。黎明在办理的过程中,祖培所欣赏的道尔顿制的教学方式方法,亦在该校试验过,结果,因学生自觉学习精神不高,教师配备力量尚薄,学校设备困难,未能收到预期后果。 民国23年夏,学校被国民党驻闽旅长沈发藻及晋江县长吴石仙取缔。12月,被封的黎明遗址改办为卓然小学,祖培首任校长,次年再度出洋。 祖培第四次渡菲,从民国24年起一直担任小吕宋中西学校职务,直至太平洋战争发生。民国34年8月日本侵略军无条件投降,菲律宾光复,祖培出任巴西中华小学校长,参加华侨文化界联合会,经常和陈曲水、傅秋元、苏叔贤、曾建鸣接触,从事反帝、反奸、反蒋的宣传活动。因家书频催,于次年8月回乡。回国后,祖培受聘国立海疆学校事务主任,协助学校筹建工作。民国36年(1947)冬,梁校长离职,新校长螘硕来上任,祖培受嫌在菲从事进步活动,竟被解职。 民国38年初,省立医院由龙岩迁泉,泉州各界筹建会拟向海外劝募基金,把泉州东街县学改建为医院,晋江县建设局长何天松(祖培学生)以祖培在菲文化教育界颇著声望,推派他去。于是祖培又第五次往菲。在菲岛爱国华侨施性水、吴道盛的支持下,筹集1万美金,作建设省立医院经费。后因货币贬值,所备建筑材料,不足建造医院一座楼房的支柱板棚。仅保留了解放后省立医院兴建的基础。 泉州解放初期,祖培在中共党组织的培养下,革命任务日趋繁重,此时他是泉州市侨联的组织者,又是农工党泉州市组织的筹备人。 1950年,泉州成立归侨联谊会,祖培首任主席。1952年12月,农工党组织加紧活动,调任他为农工党泉州工委会筹备处主任兼侨联副主委、常委。在侨联专任和兼任中,祖培直接主持或参加各种活动。 他组织归侨、侨属投入土改、镇反、抗美援朝及三反五反等各种活动;组织归侨、侨属生产自救,成立侨属缝纫小组,解决失业归侨的生活问题;组织归侨设立工厂,如南侨化工厂制造优质钢笔墨水,南侨营造厂,设计建筑图纸承建楼屋,等等,以协助解决就业问题;组建侨属失业青年补习学校,祖培自任校长;筹建泉州华侨新村,祖培任筹建会主任,凡工程规划、监督施工,他都参与其事。 1953年,我国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到达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祖培和廖博厚同时代表民主党派和泉州市人民参加慰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祖培被选为第一、二届市人民代表;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委员、泉州市一至五届政协委员。1988年去世,终年88岁。 (陈腾芳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