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陈奕尚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陈奕尚,泉州南门外(今鲤城区江南镇)前店村人,民国5年(1916)7月14日(农历六月十五日)生。他从小热爱学习,从振兴小学、晦鸣中学、黎明高中到厦门大学读书时,一贯是品学兼优。 陈奕尚在黎明高中就读时,受到当时教育救国思想的薰陶,高中毕业后即考入厦门大学教育系。民国33年(1944)春他在厦门大学毕业后,为实现从事教育事业的夙愿,婉言谢绝了新加坡《南洋商报》邀他出国任编辑的聘请,回到泉州在晦鸣中学任教。 民国34年(1945)春,晋江县立初级中学(简称县中)为培养小学教师,特附办“简易师范科”,招生50名,学习期一年。县中校长蔡樵生与陈奕尚是厦大教育系同学,特聘他来县中任简师科主任。陈奕尚抓紧班级工作,并亲自执教教育理论、教学法、儿童心理学等课程。他言传身教,注重实践,认真抓好毕业前的学习指导工作,为泉州小学教育培养了一批较有水平的教师。 民国35年春,陈奕尚应聘到永春中学任教务处主任。当时泉州华侨为发展南郊的中等教育,在林荣等海内外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于当年秋正式在晋江衙口乡创办私立南侨中学。陈奕尚被聘为首任校长,他与妻子沈瑶珍举家迁到衙口,夫妇以校为家,在南侨中学执教达10年之久。 为了办好南侨中学,陈奕尚特别注意师资的选聘,除了延聘本地区较有声望的教师来校执教外,还先后招聘了20多位厦大等大学毕业的优秀青年来校任教,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他办学有特色,注意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旨在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智能的青年。在他的领导下,新办的南侨中学迅速发展,来校就学的学生,发展到永宁、深沪、围头、金井、伍堡、石狮、青阳以至惠安洛阳等地。 在努力办好南侨中学的同时,陈奕尚还注意发展社会教育。民国36年(1947)南侨中学举行建校一周年庆典时,学校特举办了有15个展室的“科普展览”,宣传科学知识,各村来校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为了让失学的村民能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学校还办起了南侨民众夜校,设有儿童班、妇女班、成人班,由在校教师任教外,还让部分高年级优秀学生当“小先生”。以后还创办“职工补习学校”,招收本乡镇文化水平低的在职青年来校补习。陈奕尚团结海内外知名人士,组建南侨校董会,领导办好南侨中学,还热情为乡里兴办公益事业,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敬重。 陈奕尚为人刚正不阿,对是非问题敢于据理力争。他痛恨当时国民党军政当局对百姓的欺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他曾在南侨中学掩护一位姓李的共产党员,使他免受特务追捕。民国36年(1947)秋,他曾向遵道小学校长陈存墙,校董施伯箴、施硕谋等人,推荐已被国民党军政当局所注意的搞地下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黄祯都、叶健、陈云汉、黄云(即黄逸龙)、潘春德等5人到遵道小学任教,避开了敌人的跟踪。民国38年(1949)5月,他经王道、庄浩的介绍,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他与中共闽中游击队副司令员林汝南和泉州紫帽山区、石狮的中共地下组织,保持密切联系,曾配合他们筹借粮食3万多斤,支持南下大军的军需。 1955年秋,陈奕尚遭诬陷被调到晦鸣中学当教师。次年秋得到澄清后又调到凌霄中学任校长。1957年他因耿直敢言,对当时个别领导干部存在的不正之风,提出了批评,结果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被撤去校长职务,留校作为普通教员任用。1959年以所谓“改造表现好”,摘去了“右派”帽子,继续在凌霄中学执教,直至1976年6月退休(1985年改办为离休,享受县处级的政治、生活待遇),共达20年之久。 陈奕尚虽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却把毁誉、荣辱置之度外,仍然尽心竭力投入教学工作。他备课认真,在搞好课堂教学之外,又注意课外辅导工作。还经常为其他教师临时代课,不论任何学科都能胜任。陈奕尚很注意做好家校联系工作。他认为家庭教育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大类,应该加以重视。通过家庭访问,他熟悉学生在校内外的情况,并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子女,因而受到学生家长的赞誉。 陈奕尚在凌霄中学退休之后,对地方的教育事业仍十分关注,并以退休教师、中国农工民主党泉州市委员会委员、政协晋江县委会常务委员的身份,向政府部门提出有关发展地方教育事业的建议或提案。1979年2月他因患胃癌做了胃切除手术。经过将近一年的疗养后健康情况虽有所好转,体质却大不如前;他仍积极为地方的文教事业而奔忙。他担任农工民主党泉州市委会常委兼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参与发起创办泉州黎明学园(即黎明大学);他到香港和菲律宾为发展南侨中学发起募捐。由于社会活动过于频繁,他再次病倒了,但他秉性坚强,在稍为恢复后又继续投入工作。 1984年10月,陈奕尚与泉州市10多位离退休教师,共同发起组织“泉州市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退教协)。在原泉州市(今鲤城区)党政领导的支持下,退教协于1985年3月3日正式成立,陈奕尚被推举为首任会长,并连任4届会长,直至病逝。 泉州成立退教协,这在福建省乃至全国都是首创。退教协遵循全国老龄问题委员会提出的五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的方针,在全体理、监事的共同努力下,相继组建了老园丁合唱团、关心下一代协会、老园丁大学、艺术团、体育协会、红十字会等组织,让会员们各取所需地参与活动。与此同时,还发动会员,为发展地方文教事业发挥余热。 陈奕尚虽年老多病,却忘我地为退教协整整工作了10年,为退教协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1986年4月,全国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泉州召开;1987年他出席全国教育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同年被评为全国红十字会先进工作者;1989年6月获得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1990年3月他与副市长薛祖亮应邀参加华东地区退教协工作汇报会,向大会汇报泉州退教协成立五年来的工作,受到各有关部门领导人的赞誉。1991年11月,“全国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工作研讨会”终于在泉州举行。 为了迎接这一全国第三次盛会来泉召开,更为了让全体会员能有一个学习和活动的场所,陈奕尚倡议筹建“泉州退休教师之家”,得到全体理、监事的赞成和地方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为此,他带着虚弱的身体,再次到菲律宾和香港筹募建筑经费。从筹建、施工到落成,陈奕尚呕心沥血花了一年又七个月的时间,这座被称为“全国的一面旗帜”的退离休教育工作者的“家”,终于在1991年11月20日举行落成典礼。这是陈奕尚为泉州退教协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 陈奕尚和他的妻子沈瑶珍,终身为教育事业服务。在他俩的薰陶下,全家两代15人中,有12人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他的儿辈们分别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或大学工作,其中还出现了好几位优秀教师。1992年教师节,福建省教委、省教育工会和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特为他家颁赠了“优秀教育世家”金匾加以表彰。 从50年代到90年代,陈奕尚历任中国农工民主党泉州市工作委员会委员和市委常委、兼教育和“三胞”工作委员会主任;政协晋江县常委;晋江县科普协会主席;农工民主党福建省对外联络工作委员会主任;鲤城区老干部委员会委员;鲤城区老龄委员会副主任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等职。1983年他被选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受到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接见。1984年11月,他出席福建省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为“四化”服务经验和表彰大会。1985年4月他出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和表彰大会,受到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的表彰。 由于陈奕尚在教育界深有影响,相继被聘请兼任凌霄中学名誉校长、南侨中学校董会名誉董事长、泉州一中(原晋江县中)和泉州五中校友会顾问、泉州七中(原晦鸣中学)校友会名誉理事长、黎明大学董事会常务董事等职。 陈奕尚在与癌病顽强斗争18年之后,于1995年4月29日(农历三月三十日)18时与世长辞,终年80岁。 (沈玉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