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普渡习俗
级别 市级 类别 民俗
地域 传承人
简介

  2024年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泉州普渡习俗是一种融合了道教和佛教元素的传统民俗活动,?主要在农历七月举行,?旨在祭祀和超度孤魂野鬼,?希望他们能够早日脱离苦海或轮回转世。?这一习俗在闽南地区尤为盛行,?被称为“普渡月”或“鬼节”。?

  普渡日的庆祝活动通常由道士张罗,?包括竖起招魂幡、?张贴榜文、?供奉祭品、?烧纸钱等,?意在让游魂能够夜夜提着灯笼观赏普度戏、?享用普度祭品。?普渡的祭祀对象是“普度公”,?这是一种没有具体传说和形象的存在,?被视为孤魂野鬼的头头,?管理着孤魂野鬼。?普度公的名称鲜明地提示我们,?这一对象与佛教有所关联,?因为佛教有施食仪式,?旨在救饿鬼脱离苦难。?

  泉州普渡习俗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已把佛教的“普渡”转化为地方民俗的名词。?在清代,?普渡祭祀仪式有所变化,?包括延僧道设醮、?作盂兰会等。?普渡活动不仅包括宗教仪式,?还包括社交活动,?如召集亲朋好友共同庆祝,?场面盛大,?不亚于过春节。?

  泉州普渡习俗的规模和形式因地区而异,?有的地方从七月初一起轮流举行普渡,?有的地方则规模更大,?如石狮的“龟湖大普”,?12年各轮流普渡一次,?互相宴请。?这一习俗体现了泉州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