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 省级 | 类别 | 传统技艺 | ||
地域 | 传承人 |
2022年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螺钿是我国传统的装饰工艺,它通过对鲍鱼壳、珍珠母贝、螺凤壳等进行加工,根据所需的画面将螺壳打磨加工成人物、花鸟、文字等薄片,再镶嵌到工艺品的表面,从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螺钿制作的成品纹理丰富颜色多变,并且“永不褪色”,通常被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插屏,以及木雕一类的工艺品上。
一件螺钿作品需要经过十四道复杂工艺,包括画图、修磨贝壳、开花、粘花、拉花、磨花、摆花、画花、锣机、下胶、打磨、雕根、上漆、铲贝等,最终将五彩斑斓的厚实贝壳制成薄而绚丽的镶嵌装饰。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螺钿工艺师手工操作,费时费力。
据悉,螺钿技艺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据传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螺钿工艺的踪迹。泉港螺钿技艺得益于师徒传承,作品内容多为寓意美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片段、物种特写,在床、沙发、橱柜、凳椅、杯盘、挂件礼盒等不同载体上,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螺钿的工艺品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在泉州乃至福建工艺界也是独树一帜。泉港是福建省现有为数不多的螺钿技艺传承和生产基地,在泉港城区及周边的山腰、前黄等地,螺钿技艺已成为备受青睐的一项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