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城隍信俗
级别 市级 类别 民俗
地域 石狮 传承人
简介

  石狮城隍信俗始于明初。洪武年间,设置永宁卫城(治所位于石狮市永宁镇),随之创建永宁卫城隍庙。明嘉靖年间,倭寇攻陷永宁卫城,永宁百姓逃难避居石狮,遂将城隍信俗传入石狮。清初,沿海迁界,永宁卫城隍庙迁建于石狮宽仁街。复界后,重修永宁卫城隍庙。石狮遂有两座同为敕封“忠佑侯”的城隍庙。

  石狮城隍信俗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永宁镇和凤里街道办事处,分布石狮市全境以及晋江市、惠安县、南安市等地。清代,香火分灵于台湾、东南亚,是台湾、东南亚众多城隍庙(奉祀“忠佑侯”)的祖庙。

  石狮城隍信俗以其宗教警示、劝善意义,起到道德约束、协调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并且通过分灵台湾,成为维系两岸民族情感的一条特殊精神纽带。

  数百年来,石狮“忠佑侯”城隍信俗影响遍及闽南、台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形成了具有闽南特色的信仰习俗。主要表现形式有:

  城隍庙会。相传,永宁卫城奠基于五月廿四,石狮民间便将此日作为城隍圣诞日,届时必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包括演戏酬神,悬挂灯谜会猜,各式民间文艺汇演。一时鼓乐喧天,摊棚林立,十分热闹。

  城隍出巡。信众认为城隍出巡意在体察冥间之事以及人世的寿命祸福,在石狮城隍诞辰日(农历五月二十四)神像出巡之时设坛祈福增寿,驱灾纳祥。出巡队伍所到之处,观者如林,气氛热烈。出巡时除了宗教仪仗队列之外,常组织民间戏剧、文艺、杂耍等表演队伍,别具特色,成为一个展现民间文艺的流动舞台。

  谒祖进香。由于石狮城隍香火来自永宁,故而每逢城隍诞辰日,石狮城隍庙组织盛大的宗教仪仗队,在众多信众的护卫下,前往永宁卫城隍庙谒祖进香,仪式结束后,迎接城隍回驾。此外,由于永宁卫城隍、石狮城隍香火自清代以来陆续传入台港澳及东南亚地区。众多分灵庙宇自行择吉日组织信众到祖庙谒祖进香。

  城隍灵签。从炉旁取一对相杯,再从城隍签筒随机摇出一签,然后双手捧杯于胸前,默念:若所抽之签即为圣意,请赐圣杯。念毕,松手令相杯落地后,呈一平一拱即为圣杯,此签即为圣意也。若相杯落地后,呈两平面,称为笑杯,乃笑而不答也;若呈两拱面,称为阴杯,圣意非此签也。得笑杯或阴杯,均当送签回筒,重抽一支再卜,直至卜得圣杯方得签。换得签书后,圣意尽在签文中,可以自释,也可以至廊下解签处求解。

  随着信仰的深入,城隍从原先守御城池、保障治安转化为职掌一方吉凶祸福,并统管冥界诸事。早在宋代,奉祀城隍已纳入官方祀典,据说地方官每到一处履任,首要之事即是拜谒当地城隍,以示尊崇。民间信众一般也把历史上的忠臣名将视为一方城隍神,顶礼膜拜。石狮城隍信俗以其宗教警示、劝善意义,起到道德约束、协调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并且通过分灵台湾,成为维系两岸民族情感的一条特殊精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