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豆花
级别 市级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域 传承人
简介

  泉州古早味豆花:质地细腻绵滑 可甜饮可咸食

  豆花,全名为豆腐花,亦有豆腐脑或豆冻之称,与豆腐、豆浆的用材、做法大同小异,却因带有更加细腻绵滑的质地,而让古今食客都为之倾倒。

  豆花的主要原料是黄豆、水(窖水)及凝固剂三种。其制作过程中需经选豆(把黄豆中的豆鬼、破口豆、霉烂豆、虫蛀豆、纯豆、等杂物完全去掉)、浸泡(将黄豆洗净浸泡,再取出沥干,加入清甜的窖水,让大豆吸入足够的水)、磨浆(把黄豆倒进石磨,一边磨一边加水,让白色的豆浆顺着石磨的槽流入专用的桶里)、滤渣(把磨好的生豆浆用纱布过滤,滤出豆渣,留下的豆汁经加热再第二次滤浆)、煅制(把石膏用碳火煅制成熟石膏,将冷却后的熟石膏磨成粉沫入水融化)、烧煮(把过滤好的豆浆汁倒入锅内以温火烧煮开,再改由中到大火煮沸,直至锅里的豆浆开沸成菊花心),凝固(煮沸的豆浆在锅内静置,待降温后,把熟豆浆均匀地冲入装有食用石膏剂的专用桶里,十分钟后,完全凝固形成豆花)等七道制作工序,技艺独特,工艺传统,其中并不乏有火候、温度等“点”的掌控技艺。

  泉州豆花制作技艺经历了一百多年的传承史,历久弥新,造就了五代传承人,成为闽南一带的传统风味小吃;泉州豆花吸取了黄豆的所有精华,具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优点,还可以补脾益胃,宽肠下气,清心润肺,而成为大众理想的保健食品,颇具历史、美食文化研究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泉州豆花在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是纯绿色食品,符合食品卫生标准,2009年获“中华名小吃”荣誉,同时成为维系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乡情的精神扭带,影响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