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漆器髹饰技艺
级别 市级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域 泉州 传承人
简介

  髹漆,也叫做“髤漆”。泉州漆器髹饰技艺隶属髹漆一艺。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国即有髹漆工艺产生。泉州漆器髹饰技艺最早可以追溯至秦汉时期。永春蓬壶仙洞真宝殿珍藏有一尊隋代“毗卢遮那佛”,其彩绘工艺是泉州地区现存最早的髹漆工艺实物,其全身髹漆工艺已达很高水准,特别是脸部及衣服飘带的彩饰工艺更具审美及科学价值。

  自唐以降,泉州港兴。宋元时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港口,泉州的造船业异常发达,作为造船技术重要一环的大漆打底固基及封固、髹饰技艺,泉州髹器为“东方第一大港”的繁荣、“丝路”的开拓奠定必不可少的基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72年,后渚港出土的泉州宋代古船船帮漆饰及船中货物泉州天然大漆及漆器,有力地证明宋元时代泉州髹漆技艺的发达。

  作为多元文化宝库,泉州宗教文化发达。道、佛、伊斯兰等宗教在泉州相融相生,各种寺庙宫观遍及泉州城乡各地,大量的髹漆工艺被运用到佛雕及佛寺的建造中,一种是佛像的漆饰,一种是佛寺屋脊、踏斗、门窗及壁堵的大漆彩绘,包括门神及大厅壁堵的漆饰神道仙佛故事绘画。

  泉州民间传统民居五间张、三间张大厝的建造,运用了大量的髹漆彩绘技艺。

  泉州人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髹饰过的漆床、桌椅、橱柜及漆盒漆篮漆罐,一是牢固持久实用功用,二是具审美功能。

  泉州漆饰在以上几方面的漆饰技艺都堪称典范,并起引领作用。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泉州漆饰技艺被传播到台湾、东南亚、波斯湾、非洲沿海岸国家及欧洲各地。

  泉州漆饰(漆器髹饰)技艺制作方面在千百年的实践及传承创新发展下,保存并延续下一整套科学而又严谨的规范,即“天然大漆采集、炼制、贮存,漆器品打底、裱褙、上漆、磨显、推光、揩清”等多道繁琐的工序,涉船饰、屋饰、日用器品饰。推光、拷贝、莳绘、镶嵌、堆填、上漆、补绘、荫干、剔雕、平面彩绘、立体器彩饰等诸多方面。譬如漆板的制作,即须选用上等日晒烘干不变形的木板,用大漆拌瓦灰打底,然后打磨,再上漆,褙以麻布,上漆,待干后打磨、推光。

  泉州漆器髹饰技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焕发出新时代、新工艺耀眼的光芒。她以中国古老的大漆文化为载体,深蕴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基因和泉州人智慧、创新的特质,延续了海丝文化及泉州多元文化深远而又蕴籍的历史记忆,具有人文历史及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间传统建筑、宗教和绘事、装饰文化,对于重振泉州“海丝”雄风,研究和弘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和闽南文化,振奋泉州精神,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泉州漆器髹饰技艺,深具历史、人文、艺术、审美及科学价值。一是存世时间久远,是印证古老泉州宗教及髹漆技艺的直接见证物,具历史价值。二是存留大量民间信俗的实物遗留,具人文价值。三是其彩饰绘画技艺体现了审美艺术价值。四是大漆髹饰保存时间长,起封固作用,防潮防火防蛀,具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