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 省级 | 类别 | 民俗 | ||
地域 | 泉州 | 传承人 |
泉州妈祖信仰习俗是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祈风”、“祭海”仪式和春秋祭祀庆典;分炉和信众“谒祖进香”和“妈祖圣驾绕境巡安”活动;卜杯和抽签习俗;元宵节‘乞龟’民俗活动等各类酬神的文艺表演活动以及与妈祖有关的民间故事、传说童谣及谚语等内涵极其丰富,是最可宝贵的极需抢救和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泉州妈祖信仰最早源于莆田湄州屿上对渔女林默(俗称妈祖)的崇拜后。生前因时常救人于水厄海难,广受爱戴,卒被民众奉为神明,并屡受朝庭褒封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宋元之际,随着泉州港作为东方第一的兴起和海洋文化的高度发达,泉州天后宫为朝庭的屡次册封妈祖的地方,更有官府制度性春、秋两祭的大力弘扬和推广,妈祖神格和影响力迅速得到扩大,而做为“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丰厚的文化积淀,极大充实和完善了妈祖信仰文化的丰富内涵。明清以来,随着大量闽南先民特别是大量泉州人渡海到澳门、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各地谋生,他们也带去了自已赖以为耕的乡土神祇——泉州妈祖的香火,从而泉州妈祖信仰习俗得以在更大区域内生根并发扬光大。正因为以上原因泉州成为历史上泉州妈祖信仰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泉州天后宫因此也成为海峡两岸众多妈祖宫庙的香缘祖庙,而在宗教界有崇高地位,每年有十余万台湾信众到泉州天后宫谒祖朝圣。
目前,妈祖做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唯心价值中乐善好施、扶危求困的代表,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越来越受世人敬仰。妈祖信仰迅速演变成为具有超越地域和民族的巨大影响力的海神崇拜。因此,发掘、抢救整理、继承泉州一带的妈祖文化信俗并将其发扬广大,对加强对台对外文化交流对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协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