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闽南四句
级别 市级 类别 民间文学
地域 石狮 传承人
简介
  追踪四句歌谣的历史渊源和在搜集它的原始资料的过程中已经见证它正有百年的流传、而且数量较多、类别较全,有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也包括有关传说的歌谣,其中占较大比例的长篇歌谣从内容及其影响看,大致可分三类: (一)是全国性影响的四大历史传说等名著的传说歌谣,在本地传唱多为方言,如历史传说歌《梁三伯与祝英台》、有长篇四句《过番歌》。 (二)是在闽南地区流传的历史传说歌,如《雪梅歌》、《雪梅教子》、《陈三五娘》、《安安寻母》等的流传面极为广泛。早年在晋江每个村落都普遍流传这种四句歌谣,连一字不识的老阿婆也朗朗上口,这就充分地反映了本地人民群众对美丑的爱憎,对善恶的褒贬和对四句的喜爱是出自内心的。 (三)是早年华侨题材的四句歌,我市是著名的侨乡,据统计,晋江散居在五大洲的海外侨胞比晋江的居住人口多了二倍。菲律宾华侨中有句俗语:“凡有海水流过的地方就有晋江的华侨。百年以来随着南迁的侨民《闽南念四句》也流传到海外,最早出现的是情送类、相思类的四句歌谣,这类歌谣反映了亲人离乡背井,生离死别的悲切情景,及异地相思的苦恋,接着便有700余句的《过番歌》、《艰苦歌》这类的歌谣均是20世纪之初,为生计所迫华侨以自己苦难和亲身经历真实的写照,人民日报早年曾经整版推介刊载这些作品。这类歌谣反映晋江华侨寄人篱下在外艰难困苦的境遇: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占领了东南亚,交通断绝,原来依靠侨汇过着优裕舒适生活的侨眷,突然断了经济来源,起初他们靠典卖金银首饰、衣物渡日,后来财产卖光了,只好割海草,上山下地劳动,期间的苦难是难以表述的,于是这个时期的歌谣大都反映了侨眷苦难生活,传播于海内外最广的《番客歌》就是这时期的代表作。至今还在老一辈华侨留下难忘的记忆。 在五十年代前后《闽南念四句》的仪式歌最盛行,每逢婚喜有《结婚歌》、《添丁歌》、《入洞房》,全是充满着赞美祝福,尽是吟在祈祷,吉祥如意的言语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仪式歌已被新知识所代替,但是沿着它走过的路,依然可以探视,它历史渊源是源远流长的,也是见证它是闽族先祖留给后人的一笔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这种四句遗产的发掘和创新以至投入现代信息的推介成果,最突出的应该数2008年这一年,自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后,晋江文艺创作者为迎接这个文化伟大复兴的到来,提出包装《闽南念四句》的整套工作计划,由吴潜文化研究会组成《阿蟹四句茶画》聚集闽南念四句精英高手,拿出一大批四句新作并由三家媒体不断推出获得项目往深处发展尝试的甜头。今日提请申报非遗也是为了今后闽南更有较好地发挥《闽南念四句》来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