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闽南民系 > 文化溯源

中州人徙泉

发布日期:[2008-04-08] 阅读人:1637  字号:      

中 州 人 徙 泉

  泉州社会历史源远流长,上下越千年,泉州地区的开发,与历史上中原和北方士民大量南迁紧密相关,漫步泉州,无论在宁静的乡村或繁华的市镇,无论是绮丽堂皇的民居楼房抑或庄严肃穆的家庭祠堂,门前上方的匾额上,随自可见镶刻着这些醒目的大字:“太原衍派”、“清河衍派”、“陇西衍派”、“颖水传芳”、“上谷传芳、”“天水堂”等等。这些作为姓氏郡望或堂号标志的字眼,透视出泉州居民与中原和北方地区的关系。

  翻阅泉州民间族谱,大多数家庭在追溯自己祖先的源流时,都清楚地载明自己的根在中原或北方,祖先来自中原或北方,本家庭乃是中原或北方地区某一望族某一分子徙居泉州的后裔。尽管这些记载未必完全翔实,但今天泉州人的祖先大多来自中原和北方地区,却并非是历史的虚构。

  泉州原是闽越族人的聚居之地。中原汉民入泉之前,闽族和越族是泉州的土著居民。新石器时代,闽族已在泉州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从事农业和渔业等方面的生产。南安丰州镇的狮子山和葵山上,曾发现有他们生产的工具和生活的屋基。战国时期越族入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云,周显王卅五年(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七世孙与楚威王作战,战败被杀,国亡于楚,“越以些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大约就地这个时期,越王族航海入闽,并与闽族土著发生融合,形成闽越族。越族入闽后,泉州与中原尚没有建立有效的行政关系。 秦代,中原汉人开始进入泉州。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设置了闽中郡,泉州亦为闽中郡地。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王朝派大将王翦统大军平定港南及北越。二十九年(公元前226年),越叛,秦始皇派屠睢率50万大军进平岭南。秦王朝为巩固南越地盘,还派军徙吏随带家眷奴婢迁往岭南。秦徙中原汉人于百越,既巩固了汉文化,又起了同化百越居民的作用。

  公元前110年,统治闽越的余善反汉,汉武帝派朱买臣兵出四路入闽,灭了闽越,并采用秦代迁徙六国豪强的策略,把闽越官僚贵族及大批闽越人适移于江淮一带。汉武帝徙闽越民于江淮一事,为汉民入泉提供了空间,而汉武帝派兵入闽平闽越人叛乱,这本身又是汉代一资较集中的中原人移民来闽入泉的活动。

  泉州在秦治时代及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会成为中原士民的徙居地,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首先,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从西汉设冶县到东汉末年,历时300多年,泉州长期安靖,与外界少有战事纷争,没有遭遇过中原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黄巾之乱和随后的军阀混战及三国纷争的破坏。其次,从地理环境看,泉州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依山傍水,北有戴云山横贯东西,为北面屏障,南面为浩翰的大海,东为莆仙平原,西则丘陵起伏,中有晋港流域,造成近400平方公里的泉州平原,为劳动生息的理想地盘。第三,闽越土著势力不断被削弱,中央政府大规模的迁徙政策,加上通过设置行政机构强化控制,使泉州一带的闽越土著遭到沉重打击,在这期间已大为失势,数量大大减少,已无法形成强大的力量,对南来的中州士民构不成严重的威胁。这些因素的资互作用,不仅使秦汉时已入居泉州的汉人得到相对独立的发展,而且也继续吸引着中原和北方地区的汉人不断地进入泉州。

  中原人不断南迁泉州的过程,也是泉州土著文明逐渐衰亡,中原文明在泉州逐渐扩展的过程。在泉州土著被消灭,被迁徙和流窜山间的同时,由中原地区不断迁徙定居于泉州的外来居民,自然而然地成为泉州的新主人。

  西晋末年,泉州仍较为安定,而西晋统治阶级内部却爆发了诸王混战,中原一部分士族和大批劳动人民为逃避战祸,纷纷南迁福建,进入泉州。泉州民间的一些族谱,也记载着其家族祖先就是在这个时期从中原南渡入泉州的。

  梁至唐代,汉人继续入泉。梁太清元年(547年)之后的候景之乱,三吴沦为战场,长江中政游一带兵祸连结,建康、江陵、广陵等繁华的城市都变成荒凉之地。这个时期,大批难民从长江中下游辗转入闽。 唐末五代乱离和王潮、王审知率兵据闽,形成了中原士民迁居泉州又一个高潮。唐朝末年,河南光州固始县的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乘唐末大乱,率兵5000人自光、寿两州南下,浩浩荡荡,转战安徽、浙江、江西、广东、福建,于唐光启元年(885年)从汀州进入闽南,受到泉州百姓的欢迎,资年八月,王氏取得泉州,随后占领福州,闽中各地纷纷降服。唐照宗李晔只得于文德元年(888年)任命王潮为泉州刺史,随后又任命他为福建观察使,尽有闽中五州之地。王潮死后,其弟审知继位。公元907年唐亡,王审知被后梁太祖封为闽王。审知死后其子延钧正式称帝,改国号为闽。王潮离开泉州后,其弟王审邽于乾宁元年(894年)继任泉州刺史,历12年。天祐元年(905年),子王延彬再继,在职26年。王氏兄弟带领大批中原士民入泉,且兄弟父子相继主政泉州前后达40多年,对泉州地区的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文化的形成发生了巨大的作用。

  唐末动乱,五代纷争,群雄解逐,战火蔓延中原,而泉州独能偏安,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加之王氏的热情延揽,礼遇有加,使僻远的泉州成了落难士子和文人的最好避难所。中原士族纷纷涌入泉州,一时人才济济,为八闽之冠。

  中州士民徙泉的最后一次高潮是在南宋。南宋赵氏政权偏安东南一隅,长江以北往往成为战场,与浙江相邻的福建相对安定,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宋南渡后,宋宗室贵族和中原地主官僚,以及不甘受异族压迫的中原人民大批南移,流入泉州亦复不少,加繁衍为数更甚可观。

  总之,从秦汉至宋代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原士民不断迁徙泉州,既出现几次较为集中的迁徙,而零散的移居更是时时有之。他们既有直接来自河南等中州地区,也有从两湖、江西、浙江、江苏等地转徙而来。因此,从近现代泉州的居民结构看,泉州固有的土著居民已完全被中原文明所融化,取而代之的是中原各地以及大江南北各地迁居而来的士民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