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闽南民系 > 传统戏剧与曲艺

泉州仪式音乐的传承和保护

发布日期:[2008-04-15] 阅读人:1637  字号:      

泉州仪式音乐的传承和保护

  泉州仪式音乐作为闽南传统音乐中一个门类,是在仪式学与民族音乐学的交融下发展起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音乐分类思维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即从以往的艺术形态为标准的民间音乐五大类分类思维向以社会文化为标准的传统音乐文化阶层分类思维的转变。关于传统音乐的分类王耀华教授等提出四类说,即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庭音乐、宗教音乐。作为仪式音乐其更多介于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抑或宗教音乐。

  泉州仪式音乐源远流长,十分丰富。如庆典仪式音乐、礼俗仪式音乐、祭祀仪式音乐等。庆典仪式如泉州文庙入学拜孔子仪式,一些生日庆典仪式等。礼俗仪式如石狮泼水节、晋江东石“数宫灯”,以及婚礼仪式、丧礼仪式等。祭祀仪式如南音春秋二度郎君祭、九月初九泉州妈祖庙祭妈祖祭祀及巡境仪式、端午祭祀屈原的唆啰口连、正月初九“天公生“.南安九日山“拔拔灯”伴以车鼓舞、花鼓唱、三月三日惠洛阳桥祭海神、以及超渡亡灵的佛事、法事的“做功德”等。

  在上述的一些仪式分类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如郎君祭原应属祭祀仪式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春秋二祭更富于庆典仪式,而原是庆典仪式或祭祀仪式的天公生、拨拔灯等随着时空的变化则也更具礼俗仪式。而在一些仪式活动中,不少仪式音乐已残缺不全或消亡,有的虽仍有音乐,但更多是一些通用型的如什音、南音中的曲牌,曲目等的鼓吹乐、弦管等,而一些特定仪式专用的、传统的音乐则为数不多,其具有代表性即是南音的郎君祭,妈祖的祭祀、巡境,以及端午节的唆啰口连,佛事、法事超度亡灵的仪式音乐等。

  今天,如何面对泉州仪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把仪式音乐作为文化来研究,它同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紧紧连在一起,千万不能孤立地看待各类仪式和仪式音乐,而必须进行“音乐文化整体性”研究,除对仪式音乐的乐器、乐曲结构、以及音高、音长、音强等方面特征进行研究外,还须对涉及文化个性、气质,以及社会、自然环境因素的风格特征加以分析,从而深刻认知其传承之文化内涵与其传承性的历史、社会形态。

  次之要深刻认知仪式音乐在传统音乐中的特殊性和同一性。在仪式音乐的活动中,信仰体系、仪式与仪式音乐结成一种特殊的亲缘关系,其中信仰体系为最重要识别因素,它使仪式音乐具有了区别其他传统音乐类型的特殊性含义,而由此建立了自已在传统音乐中具有的核心地位。仪式音乐作为传统音乐的一个基本类型,在其具有特殊性的同时,也具有与其他传统音乐类型之间的彼此相统一的共性因素,也即同一性,这可从仪式音乐文化形态和传统音乐文化形态两个方面加以判定,也即其同一性标准更多是建立在仪式行为、音乐表演和音乐艺术形式等具体文化形态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仪式音乐的与传统音乐的特殊性、同一性的了解,使我们能更好地对现有的泉州仪式音乐进行田野调查与考析,查寻消失或即将消失的仪式音乐轨迹、比较其现存于仪式音音乐中共同使用的一些音乐材料、表述形态,以便去伪存真,更好地传承与保护。

  其三,我们必须更好关注仪式音乐的文化生态。地处闽南的泉州,尽管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传统音乐乐的保护力度,尽管是文化生态状况较好,但我们尤须清醒看到传统音乐(含仪式音乐)目前面临的种种危机,这乃是生态环境发生重要变化使然。因此,首先要通过政府立法,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对保护对象进行普查、登记、建立名录、进行重点考察,制订具体的保护措施。以及进一步的认真地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十六字方针。其次是必须抓好“以人为本”的宗旨,做好对传统音乐传承人的保护,也即对传承人做好调查、登记,以及材料的整理、录音录像,以做好和落实保护措施及保护工作。第三要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音乐的广泛的教育,尤其营造和构建良好的社会音乐教育,其良好的、正确的音乐教育将对广大的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形成产生关健的作用,使得我们的传统音乐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性”的保护和优化,逐步形成良好的传统音乐生态环境。

  仪式活动总是与民俗活动、民间信仰联系在一起,这也就是泉州的一些仪式活动及其仪式音乐所以能保存到今天的关键所在和根本原因。这是历史给我们留下宝贵的音乐财富,也是给我们保存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最后机会,是以我们务须加倍珍惜、努力做好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