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湖大普采取了轮流当值做大普的办法,由龟湖塘较靠近出海口的塘头村开始,按地理位置和生肖年进行轮值,大村一村一年,小村若干村一年。后来因历史变迁,有的自然村因迁移,废乡(如蔡下)。有的村合并(如东墓已经并入塘后)。到清末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轮值顺序:塘头鼠、亭下牛、塘边虎、苏厝兔、后宅龙、埔仔蛇、洪窟马、塘后羊、仑后猴、山雅鸡、鳌头狗、后头猪,其中原来虎年的洪窟因为做普渡时,发生械斗,无暇顾及,遂与同属“会内”的塘边对换。
其大普内容有:
接普。普渡轮值年的前一年农历七月十六,家家户户要在家门口摆香案和饮食,接“普渡公”和它的“兵马”。预示着普渡公已经从上个村庄巡查到轮值村了。接下去的每个月初一十五,都要“孝兵马”,犒劳普渡公和它的兵马。
妆普渡公。轮值村在轮值年的七月初一开始,要在村主要的寺庙前妆上一尊普渡公供人祭拜。普渡公多由纸糊,高四米左右。威武神勇。
施食。七月普渡节最重要的仪式是“施食”,从装好普渡公开始,整个廿四都信众每家在普渡公前要供奉筐头饭给孤鬼。老人们把最好的食物供上桌,还把一些衣服供上,好让鬼魂在人间生活得舒适些。给众鬼的食品,还分给乞丐等。
驱鬼。家家户户在自家门口摆上香案桌,由村民统一延请的和尚到各家各户念经驱鬼,超度亡魂,保佑阖家平安。
清代以后,普渡奢靡渐成风俗。龟湖大普从初一开始至普渡之日,数十台戏同时于一村演出,家家户户以“五斗米篮”盛菜肴祭敬,以晒谷物的大蔑盖为桌,席地大宴宾客,大家均以客多为荣,以客少或无客为耻,故即使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被强拉入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