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婚前礼仪 普查地点 安溪县官桥镇
讲述者 林忠敬 录入者 林清河 项目类别 民俗
项目内容

一、婚前礼仪:

1、“卜采”俗叫“看采”。古时的婚姻,只凭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男家凭媒送来女家姑娘年庚(即写生时日月的红帖)放厅堂  “采头”。三至五内男女双方均没发生打破碗碟或意外事故,即是“好采”,即便托媒人向女家议婚。

2、定聘俗叫“定着”,即定婚。男女双方即由媒人说合(今叫介绍人),双方父母议定聘礼,但历代至今要择日送到女家订婚(今改为双日式或星期天或国家重要节日,如国庆节等)。

3、聘金,即是婚嫁礼节上的应酬。古时本地区是蓼花,大饼兼银项,至30年代以二百元,三百元人民币议聘。至上世纪40年代,时币贬值,逐升五、六百元至千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婚事新办,买卖婚姻匿迹。但至上世纪60年代,死灰复燃,聘礼逐增,本地区个别山区为近万元,70年代至今,除了聘金外,还讲服装、金项链等还有盘食和见面礼,但女方家庭富裕者,父母男家聘金大多数给自己女儿作添妆嫁。

4、请期。俗称叫“送日头”,男家把择订迎娶日期,由媒人通知女家知情,女方如有异议,须在十天或半个月提出另予协议,否则,男家就按时筹备,如期办喜事。

5、办盘。俗叫“挑盘”,婚期既定,男家于婚期前(现本地区一般都双日),备齐聘金并婚书、礼帖,礼盘到女家(请代婚节有大启、小启、民国后简用结婚证书),今本地此习俗改用补齐双方尚欠聘金及“盘担”,本地区有个地方已改为由女方承包,送“盘担”只简便送香大灼及小部份糖果品,但“盘担”应放在家厅堂上,必须“担盘”的人把盘担掀开。女方父母收好“盘担”应按双数由各项物品给压盘底,给男家敬神用。并另早备的缘钱、乌糖、五谷种等。但挑盘的工力例由女方付红包多少,男方宜加倍付给挑盘工力的红包,明天伴新娘来的“客仔”礼,男方应一支两伞及加红包给之。盘食之风,原本地区一小担,后变成四大担,猪肉612斤后变成5080公斤。

二、娶亲。

1、女家嫁查某仔,要备六大项和和七事(俗称七事路体)即:入门缘:缘钱即铅钱、乌糖、桔饼、密冬瓜(置盘内随担)。另,如男家姓氏与女家母亲同出一姓亦加一只特制银牛伴之。

2、行传“威实”。白短衣裤、四幅裙、乌巾(古时用掩新娘面用、宜四角置红包,今已怍放在“威实”份额内)、金扇、纱灯、围身腰巾(随嫁)、肚裙(内藏袋子,古时是系新娘怀腰间或放在轿内。今只是示笵,放在嫁妆内),袋子中放菜仔、芋种、姜母、油麻、大麦、谷种、粟、火炭、泥孩儿、乌红白线各二粒、铁彩一支,两边具串一粒软果线,红骨仔一支(古时制,用于房事故阻急用)。肚裙宜放藏鸡翅连腿、鸡心、二粒蛋(古时放猪骨连肉,今已改设),另宜写手提纸灯一对;宜写“两姓结婚”(如同姓者写;婚姻自由、添丁进财。肚裙布是生第一胎男孩作衣服用)。

3、闺房用具。火烘一个(火笼)、梳桩盒(面巾、镜、牙杯、牙膏、肥皂)、脚桶(今改用红塑料面盆代)、茶具成套、尿盆(古时制,今世无此俗乃用红塑料盆代)。

4、纺织成家。“绩筐”(今用红塑料盆代)、梭仔、笕梳、祭管、栉仔、铁采(前威实已提)等纺织用具。

5、添花剪做。剪刀一支、尺一支、针一包、线各色。注:剪刀及尺宜用红布包之,又乌布5尺(古时是给女人月事用,今习俗延用。)

 6、种鸡归宁。雄雌鸡一对、连根甘蔗株(外宜朿红线)、蒸食(包或圆,内中一定要包密冬瓜或桔饼,豆类恳之)各一百二十粒以上。归宁时给查某仔带回婆家。

民国未,西坪尧阳作茶生意人家女儿嫁往本地区为媳,除了衣服首饰外,还把房内床桌用具及农业生产用具如锄头、棕蓑、大斗笠陪嫁,甚至棺木也随嫁至,这叫“满堂红。晋江此习俗尚存,早前年有女嫁往本地区,有见此例。今官桥地区此习俗已没此例了,但目前出现嫁女儿陪嫁摩托车的太多了,也有小轿车及套房嫁女,但所占的比例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