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富美宫供奉的萧太傅,分灵到台湾的宫庙达900多座,信众数十万人。自明代始,两岸信众来往频繁,延续至今,是泉台民间崇拜先贤、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萧太傅,名望之,字长倩(约公元前107—前47年),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人。西汉宣帝、元帝时历任左冯翎、大鸿胪、太子太傅等职。《前汉书 萧望之传》谓:甘露三年(前51年)主持石渠阁会议,评议儒生对《五经》之同异,与参政事。元帝即位,以师傅受尊重。后遭宦官构陷,被迫自杀。萧太傅为官清正,不畏权势,为国为民,功标麒麟阁,深受后人敬仰,被尊为神,建庙奉祀,后立萧形追奉为祖。
五代时,萧氏族人随王审知入闽,散居于泉州、晋江、惠安、同安等地,萧太祖信仰亦随之在民间传播。
在古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兴盛时期,晋江下游的泉南富美渡头曾是商贾云集的繁荣之地。萧太傅被民间尊为该地的保护神,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兴建以萧太傅为主神的富美宫,配祀24司,民间崇拜香火旺盛。明知,朝廷实行海禁,但民间海外走私贸易仍然活跃。许多人在出海前,都要到富美宫祈求保佑平安出航并带走萧太傅金身或香火,到客地供奉,有的与当地乡人建庙奉祀。
富美宫萧太傅信仰传播海外的以台湾地区为最,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也有分灵。分灵于台湾的,有一些宫庙以泉州祖庙命名。台南佳里镇《金唐殿汁》载:“是时先民由唐山带来基神萧王爷及开基观音菩萨二尊,以防蕃害及瘟疫,而求和境平安……此为康熙三十七年(1698)之事。”嘉义市朴子镇《镇安宫志》载:“本宫相传在清道光(1821—1850)年代约一百三十多年前,由信士蔡某从中国大陆泉州分灵至此。未几奉千岁降示,发动居民雕塑金身。”历史上,萧太傅分灵到台湾的另一种形式是富美宫举行祭祀仪式时送出的“王船”,漂流到台湾,由当地居民拾起,迎奉萧太傅神牌建宫奉祀。新竹县垫港富美宫于嘉庆元年(1796)拾到王船。请上岸建宫奉祀,苗栗县白沙屯五云宫于光绪十一年(1885)拾到王船,请回建宫奉祀。
数百年来,萧太傅分灵遍及台湾各地,广大信众对祖庙怀有亲切感情,他们不辞劳苦,横渡海峡来祖庙谒祖进香,与泉州结下深厚友谊。麦寮《聚宝宫志》载:“民国十七年(1928)年太傅圣驾往泉州富美宫进香,蒙祖庙立匾威镇麦津,永志纪念。”在中断来往数十年的今天,又有大批台湾同胞为追根溯源纷纷前来拜谒祖庙,自1988年始至现在,台各地信众组团来泉州富美宫谒祖有云林、新竹、垫港、嘉义、梧僖等十几个县市的36座宫庙已来2—3次。而泉州富美宫董事会及有关组织液应邀自1993至2008年先后五次组团前往台湾、马祖各宫庙参访。萧太傅信仰是由祖先崇拜发展而成为神灵崇拜的民间信仰,人们缅怀萧太傅为官清正、忠民爱民、事母至孝的品德不断神化,至泉台两地,它不仅是一种宗教文化现象,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与风俗长期融合而成的一种区域性文化现象,为此,泉台两地的学者及台湾萧氏宗亲会领带人于1995和1997年两次在泉州举办了萧太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30多篇。萧太傅信仰的形成、发展和传播,加深了泉台民间族缘、文缘关系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