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照顾孤苦残障儿童为己任的泉州开元慈儿院,由转道法师、圆瑛法师、转物法师于1924年共同发起创办。弘一大师一直对院内师生关怀有加,频至院中演讲,在支持慈善事业的同时,也将慈悲爱护孩童的理念播撒于人间。
编者按
泉州晚报环湾生活周刊10月17日刊发《泉州开元慈儿院的世纪传承》一文,报道了开元慈儿院从孤儿栖身家园,发展为泉州基础教育沃土、拥抱残疾儿童的开智学校的百年慈善故事。该报道引起广泛关注,近日,有历史研究学者来稿,讲述弘一大师与开元慈儿院的深厚渊源。

开元慈儿院旧址虎豹楼(李明 供图)
以照顾孤苦残障儿童为己任的泉州开元慈儿院,由转道法师、圆瑛法师、转物法师于1924年共同发起创办。弘一大师一直对院内师生关怀有加,频至院中演讲,在支持慈善事业的同时,也将慈悲爱护孩童的理念播撒于人间。
曾到慈儿院演讲
对师生关怀有加
“我到闽南已有十年,来到贵院也有好几回。一回到院,都觉得有一番进步,这是使我很喜欢的。贵院各种课程,都有可观,其最使我满意赞叹的,就是早晚两堂课诵。”这是弘一大师在泉州开元慈儿院讲演时的开场白。
1938年3月13日下午,在《三宝歌》的童声中,弘一大师来到泉州开元慈儿院,院董及师生两三百人翘首欢迎。弘一大师应邀为大众讲经,由学僧瑞今法师任闽南语翻译,时长约一个半小时。其间,弘一大师讲述了三段佛教故事,并勉励慈儿院的学生。
结尾时,弘一大师再次勉励道:“以前我曾居住开元寺好几次,即住在贵院的后面,早晚闻诸生念佛念经很如法,音声亦甚好听,每站在房门外听得高兴。因各种课程固好,然其他学校也是有的,独此早晚二堂课诵,是其他学校所无而贵院所独有的。”
在20世纪20年代,各地寺院纷纷开始自主办学。在闽南一地就有:厦门南普陀寺之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泉州大开元寺之开元慈儿院、承天寺之鹦山义务小学、东方伦理研究班、月台佛学研究班;漳州南山寺之南山佛化学校等。除开元慈儿院、鹦山义务小学、南山佛化学校之外,大多为培养僧才的机构,而开元慈儿院是仅有的针对孤苦残障儿童,且体系完善、办学长久的慈幼学校。
开元慈儿院由重兴泉州大开元寺的转道法师、圆瑛法师、转物法师于1924年共同发起创办,长期由叶青眼居士任代院长,主要收留孤苦残障的幼童,这也是在那个动荡年代最需要被关心照顾的群体。此举得到国内外广泛支持,东南亚华侨捐资尤甚。1925年10月2日,开元慈儿院正式开学。1934年,开元慈儿院在全国慈幼协会大会上得到嘉奖。1941年,该院改名为开元儿童教养院,开始招收普通学生。

开元慈儿院组织学生学习实用技能。图为学生制作的瓷器。(鲤城区开智学校 供图)
如弘一大师所述,开元慈儿院是一所教养兼施的佛教慈善教育机构,除了一般学校的文化课程以外,还兼有佛化教育的内容,如闻法、茹素礼佛、念佛等。除此之外,开元慈儿院在教育理念上也颇为先进,施行素质化教育,强调研学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习得藤编、瓷器彩绘等实用技能。自从慈儿院创办之后,弘一大师一直对院内师生关怀有加,所以才会有前面提到的演讲。他在与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中写道:“小草出墙腰,亦复饶佳致。我为勤灌溉,欣欣有生意。”暗喻要关爱孩童,用温暖的怀抱去托举他们,见证他们的拔节生长。
为慈儿院创作院歌
题写“离垢清凉园”
由于开元慈儿院位于泉州大开元寺内,弘一大师每次到泉州大开元寺就有可能走到开元慈儿院,难怪大师会说“来到贵院也有好几回”。可惜据文献记载,只知道大师两次亲临开元慈儿院的经历。

1930年初,弘一法师与叶青眼等在开元寺留影。(资料图片)
第一次是在1930年。1929年初,弘一大师首莅闽南,在南安雪峰寺度岁。同年底,弘一大师受邀再次来到闽南,驻锡厦门南普陀寺时,时任开元慈儿院代院长叶青眼居士等人礼请太虚大师、弘一大师赴泉州弘法。于是,在1930年1月27日,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一行人由厦门南普陀寺抵达泉州大开元寺,众人先参礼寺院,后参观开元慈儿院,再转去南安雪峰寺度岁。这次,弘一大师亲临慈儿院并没有留下具体细节,不过据叶青眼居士称,太虚大师、弘一大师曾为慈儿院创作院歌,见于叶青眼居士《太虚大师的慈悲》:“(太虚大师)又与弘一大师为本院作三皈依词曲,一公作曲,(太虚)法师作词,儿童歌唱,令人闻之,沁人心脾……”

1938年,弘一大师为开元慈儿院仁寿童子公园题写“离垢清凉园”。(资料图片)

开元慈儿院的孩童曾与东西塔为伴(资料图片)
第二次是在1938年。1936年,开元慈儿院邀请弘一大师到院演讲,弘一大师于当年5月23日在厦门南普陀寺致信开元慈儿院董事会,告知因病不能前往。1937年,弘一大师至青岛湛山寺弘律半年,年底回到厦门,旋赴晋江草庵度岁,春节后,到泉州弘法讲学。1938年3月13日,他在开元慈儿院演讲。当月17日,开元慈儿院再次组织师生至泉州崇福寺听弘一大师讲《三归五戒浅义》。值得庆幸的是,目前留存的弘一大师手书中,有一幅大师为开元慈儿院仁寿童子公园题写的“离垢清凉园”,款识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句 开元慈儿院仁寿童子公园 供养 戊寅二月 沙门一音”。因为开元慈儿院位于泉州大开元寺东西塔之西塔仁寿塔下,仁寿童子公园即在仁寿塔附近而建。该园1937年7月开始募捐,弘一大师的题字应是祝贺仁寿童子公园告竣。1941年,弘一大师在其驻锡地晋江福林寺也曾题有“清凉园”“离垢地”。
丰子恺访大师足迹
亦曾到院讲学题字
弘一大师在开元慈儿院演讲中提及:“以前我曾居住开元寺好几次,即住在贵院的后面。”弘一大师在泉州大开元寺如有较长驻足,一般都在尊胜院。尊胜院在开元寺千年古桑北侧,与慈儿院相去不远。1933年6月2日,弘一大师应泉州大开元寺监院转物法师邀请,率“南山律苑”诸律僧结夏泉州大开元寺,大师当时就是住在尊胜院,讲律是在水陆禅寺大殿,尊胜院与水陆禅寺东西相邻,水陆禅寺在开元慈儿院北侧相距未及百米。因此,弘一大师无论是在尊胜院驻锡,还是在水陆禅寺讲律都一定会“早晚闻诸生念佛念经”,于是发出“每站在房门外听得高兴”的感叹。另有一件大师亲历的慈儿院事件值得一提,1933年7月14日,开元慈儿院意外遭遇大火,几乎焚烧殆尽。当年8月5日,弘一大师在致芝峰法师的信中提及此事称:“前月开元火灾,亦未受扰乱也。”
1942年10月13日晚8时,弘一大师于温陵养老院圆寂。当年10月19日,弘一大师荼毗前一日,叶青眼居士带领泉州开元儿童教养院全院100多名学生至泉州承天寺念佛致祭。1943年1月20日,泉州缁素在开元儿童教养院大礼堂举行“弘一法师生西百日纪念”。1947年10月17日,弘一大师生西五周年,佛教会决定成立“弘一法师永久纪念会”,设筹备处于开元儿童教养院。1948年10月6日,弘一大师生西六周年,佛教会于温陵养老院举行纪念活动,开元儿童教养院数百人参加。弘一大师在俗时的学生、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于1948年底在泉州访大师足迹时,专程在开元儿童教养院讲学,并为时任代院长的伍泽旭题写“慈良清直”。
与大师多有往来
众师友共谱佳话
转道法师、圆瑛法师、转物法师是开元慈儿院的发起者、募建者,因其影响力,慈儿院董事遍布海内外僧俗两界,弘一大师与开元慈儿院部分董事及教师也多有往来。
弘一大师曾两度为转道法师题字祝寿,驻锡泉州大开元寺办“南山律苑”时也得到监院转物法师的支持。大师与开元慈儿院名誉董事会泉法师、常惺法师、性愿法师更为亲密,为会泉法师题联“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倡议并协助常惺法师在厦门南普陀寺创办佛教养正院,性愿法师则是弘一大师在闽南的重要道友,为大师弘法提供不少助缘。
至于开元慈儿院代院长叶青眼居士,是弘一大师在泉州弘法的主要护法之一,同时担任泉州开元慈儿院、妇人养老院、平民救济院、温陵养老院院长或代院长。他多次礼请弘一大师驻锡温陵养老院,1935年大师应邀重题“过化亭”匾额并跋,为平民救济院书“千福堂”,为开元慈儿院书“勇猛精进”。弘一大师还对叶青眼居士之子叶禽择、叶四游关心有加,叶禽择曾任开元慈儿院教务主任。
开元慈儿院的董事或教员,与弘一大师有过交往的还有吴棲霞,任工务主任兼国文教员,曾为大师讲演做记录;周伯遒,任工务主任兼教员,获赠大师书法颇多;周子秀,教务主任兼国文教员,大师曾听其弹奏古琴;王拯邦,任名誉董事,曾为大师医病;黄紫霞,任名誉董事,其漫画作品得到大师赏识……
弘一大师纪念塔修建
慈儿院学生参与其中
据叶青眼居士在《办理佛教慈善工作三十年来之经过》中的回忆,开元慈儿院有部分院生毕业以后,“准备为自利利他工作”。然而,由于资料匮乏,开元慈儿院中听闻弘一大师讲演并深受影响者,后世所知甚少,仅列举如下。
慧田法师,字传如,1921年出生。早年与陈海量、陈祥耀交好。1933年,他就读于泉州开元慈儿院,毕业后考入泉州昭昧国学专修学校,不久,出家隐居南安水云洞,1941年,弘一大师应约在南安水云洞度岁,对慧田法师有所劝勉。大师圆寂前不久砥砺其“做佛教的栋梁”。弘一大师圆寂后,慧田法师撰有《我虔念着弘一大师》。
龚天发(1924—1978),福建惠安人,原名陈天发,早年过继给舅舅传贯法师(传贯法师是随侍弘一大师时间最久的学僧)。他就读泉州开元慈儿院期间,经叶青眼居士介绍,皈依弘一大师,法名胜信。1941年,龚天发在晋江福林寺随侍弘一大师。1942年初,他代表弘一大师至泉州大开元寺参加转道法师七秩寿庆。同年农历三月,弘一大师在惠安灵瑞山寺为其手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年5月,他随侍弘一大师移锡温陵养老院,大师为其手书警策:“与朽人同住一载,今将别离,嘱写警策之训。窃谓居士曾受不邪淫、不饮酒二戒,今后当尽力护持。若犯此戒,非余之弟子也。余将西归矣。书此以为最后之训。”1952年,龚天发负责清源山弥陀岩弘一大师纪念塔修建的工程调度。1962年,他负责清源山弥陀岩弘一大师纪念塔重建时的施工工程。
蔡尔辇(1924—2015),福建石狮人,早年就读于泉州开元慈儿院,1943年,毕业于福建省立德化国民师范学校;1957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后任教于晋江养正中学长达30年。他在晚年专注于地方史研究,著有《夕阳集》。撰有回忆文章《追忆泉州开元慈儿院》。
陈永安(1932—2019),福建泉州人。早年就读于泉州开元慈儿院,195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他先后从事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地方志编研,曾任漳州市地方志编委会总编辑,主编《漳州市志》,撰有回忆文章《开元慈儿院院长叶青眼》等。
1938年农历十月,弘一大师在安海讲法三日,其中讲演《佛法十疑略释》时提及“佛法非废弃慈善事业”,并说:“近年以来各地所发起建立之佛教学校、慈儿院、医院、善堂、修桥、造凉亭乃至施米、施衣、施钱、施棺等事,皆时有所闻……”显然这里的“慈儿院”就包括开元慈儿院,可见弘一大师已将开元慈儿院视为佛教慈善事业的代表之一。
弘一大师尝与其学生丰子恺共同发起创作《护生画集》,以“护生即护心”为宗旨,强调慈悲仁爱,大师常手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身上处处彰显着怜悯贫弱、慈爱老幼的慈悲之心。
弘一大师与开元慈儿院的故事传续至今,百年沧桑,故址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