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泉州世遗

【文化拾遗 魅力泉州】杨良盾:守艺“水密隔舱”,让非遗“活”在当下

发布日期:[2024-02-04] 阅读人:1637  字号:      

 在古代中国开拓海洋、“梯航万国”的画面中,船是离不开的元素。“海舟以福建船为上,广东西船次之,温明州船又次之。”南宋漕运总管吕颐浩在给宋高宗的《论舟楫之利》中这样写道。文中所提到的“福建船”,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破浪前行者——福船。

  绘制图纸、敲打船木、定骨涂漆……在位于福建泉州晋江深沪渔港附近的一座民居内,记者见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良盾。彼时他的手中,是一艘正在制作的水密隔舱福船模型,身旁摆放着的尺、斧、锤、锯、钉,以及木料等各种工具和材料很是醒目。

【文化拾遗 魅力泉州】杨良盾:守艺“水密隔舱”,让非遗“活”在当下

杨良盾正在制作福船模型

  “福船的特色就是水密隔舱技术,这种技术在宋元时期就十分成熟。”杨良盾介绍,“水密隔舱”是指用隔舱板将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每个隔舱板中板与板之间的缝隙用桐油灰加麻绳艌密,以确保水密。“这样即便其中一部分舱室进水时,其他舱室仍然能够保持干燥,以确保船只漂浮和平稳行驶。”

  这一船舶结构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既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能,又保障了远航的安全。2010年11月,“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做好非遗技艺的传承和推广,也逐渐成了杨良盾的一件心事。

【文化拾遗 魅力泉州】杨良盾:守艺“水密隔舱”,让非遗“活”在当下

福船模型

  近年来,由于受到铁制船等其他材质船的冲击,传统木帆船市场逐渐没落萎缩,订单较过往少了很多,如今的大海上已经很难再见到这种古船的身影,专程学艺的年轻人也变少了。“如果现在不保护,以后的人们就不知道水密隔舱福船到底是用什么材料来做、怎么做。”在杨良盾看来,现下这门非遗技术的传承面临不少瓶颈,市场需求的制约就是一大问题,需要适时而变、创新方法。

  开发设计文创产品,让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等就是新的抓手。杨良盾告诉记者,从生产工具到展示品,让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以船模的形式展示出来是很好的一个方式。既可以保留完整的技术,也能让更多人认识这项技术。通过到周边的社区和学校展示水密隔舱福船模型、讲解制作技巧,从而带动身边的朋友或群众了解这门技术,让大家沉浸式体验参与,这让他感到很欣慰。